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职工维权热线:12351
当前位置: 首页> 服务平台> 普惠服务> 劳模工匠之家> 资讯动态> 工匠解读

传承人樊生华:“两个巴掌”拍出的幸福

发布日期:2020-04-10 10:30:10   作者:徐金玉   来源:人民政协报  

阅读量:


近日,央视新闻抖音官方账号上发布一则“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湿地与制茶师傅亲切交流”的视频,解说词中提到总书记在现场说到的一句话:“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无法取代。”

而镜头中的那位制茶师傅,正是“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手工制作技艺的关注和肯定。我心里暖暖的。”制茶已有40多年的樊生华,一直对手工技艺情有独钟,他说,只有手工制作,才能展示出西湖龙井真正的滋味。

樊生华从小是在炒茶锅边、闻着正宗的龙井茶香长大的。

“我的家乡是杭州市西湖区龙坞镇桐坞村,位于西湖龙井基地的保护区内。男人负责炒茶,女人负责采茶,每到茶季,都是全村老小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对于樊生华来说,茶既是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像与生俱来的使命和烙印一样,注定与自己一生相伴。

十三四岁时,樊生华开始正式学习炒茶。学茶,要先打牢基础,从生火、刷锅起步。有的学徒常常要为此干上几个月甚至个把年头。樊生华则仿佛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做茶的天赋,由于刷锅技术过关,到第4天,师父就开始教他炒制新茶。

“炒茶过程也很顺利,由于学得快,成品味道好,渐渐在茶友圈形成口碑。平日里基本都不出去销售,就有人上门前来订购。”樊生华说。

茶友的肯定、家长的鼓励,令樊生华对手工技艺愈发着迷———西湖龙井的炒制本就复杂,“抖、搭、膫、捺、甩、抓、推、扣、压、磨”这些动作,需在炒制时凭炒茶师傅的经验和感觉,交替使用。对这一切,樊生华得心应手。后来在杭州举办的炒茶比赛中,他多次夺魁,被评为“西湖龙井炒茶大师”“杭州工匠”等称号。

前不久,西湖龙井迎来采制高峰期,樊生华更是带着徒弟,在生产厂间废寝忘食地忙着。

“除了有特殊安排,或者一日三餐外,我基本都坐在炒锅前面。炒一锅半小时,一天要炒十几锅,天天通宵达旦,不知疲倦。”樊生华说,西湖龙井手工采制,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要在最合适的时间,炒制出它最好的味道,将其呈现给爱茶的人。同时,它不能久存,品饮的也是它的鲜香。

“现在社会常评选一些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可能会流芳百世。手工采制的西湖龙井则不能如此,但于我而言,能用两个巴掌留住它最美的瞬间,就是最为值得和珍贵的事。”樊生华说。为此,他的手指早已有些粗壮变形,手掌上也有大如豆的水泡,但他看着这双“铁砂掌”,却乐呵呵地说,对于他而言,这个时节仍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现如今,樊生华把传承作为最主要的任务,他希望把自己毕生所学的手工采制西湖龙井的经验、心得,像父辈当初传给他一样,传给后代,使其代代承下去。

“不过,手工技艺传承现在仍有瓶颈,由于炒茶相对辛苦,愿意从事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聘请我到院校授课,或者选派徒弟专门到家中学习。我想,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手工技艺的越发重视,这两个巴掌拍响的幸福,一定会延续下去。”樊生华说。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