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2017年全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测评结果,余杭区在该市14个区、县(市)、经济开发区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测评中排名第一。
近年来,余杭工会建立推动就业助民生、规范用工稳队伍、多措并举促保障、工资协商增收入、“五进企业”强服务、民主管理保“四权”、女工权益筑屏障、强化协作增合力等“八位一体”的具有余杭特色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推动“平安余杭”创建工作。
抓组建,强化源头治理
随着余杭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何加强职工生产安全保障?余杭区总工会大力督促工会组建工作,对“两新”组织及工业园区、特色小镇、专业市场、楼宇商圈、物流平台、工程项目等领域建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确保排摸无盲区、盲点,让职工维权“有组织可循”。
去年,省级特色小镇——梦想小镇组建了工会,建立起“小镇校场、小镇说法、小镇医馆、职来职往”四大小镇工会工作品牌,成为互联网企业里年轻职工们的“娘家”。同时,全国“无车承运”试点单位浙江正北物流市场,也建立了工会联合会,吸收货运司机加入工会组织,为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物流快递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抓预警,加强维权调处
今年初,余杭街道望洲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70余名职工拿到了公司拖欠的100余万元工资及社保费用。正是街道工会、法援团队在该公司停业期间进行多方协调,才让事情得以解决。
今年4月,余杭区总工会实施企业欠薪和调解月报告制度,要求各镇局工会将基层工会所掌握的企业欠薪、调解情况于每月15日前汇总上报至区总工会。在掌握企业工资支付实情的同时,实现在欠薪纠纷产生、矛盾激化前,各级工会能够提前介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当劳动纠纷发生时,第一时间发挥基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的作用。上半年,余杭区通过各基层工会及企业调解组织,协调处理欠薪案件38件,涉及职工93人,涉及工资90余万元。
抓品牌,法律专业护航
去年下半年,星桥街道一家企业计划关停并搬迁至安徽,但并未发通知向职工说明情况,只表示不会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90余名职工不愿前往安徽,希望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企业支付相应的补偿金。经余杭区工会法律援助团队与企业管理方多次沟通,企业最终同意支付600余万元赔偿金。这是该区工会法律援助团队通过专业力量为职工争取合法权益的又一实例。
余杭区总工会组建法律援助团队,分片区与22个镇街的100余家企业结对,在主动服务、走访企业中为职工开展法律宣讲,为企业进行“法律体检”,打造工会法律援助一小时服务圈。目前,法律援助团队已处理职工工伤、追索劳动报酬、主张经济补偿金等各类劳资纠纷30余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起,涉案人员共计213人,涉及金额160余万元。以专业力量主动向职工提供服务,确保职工和基层工会获得最精准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