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他山之石

服务员工不分“分内”“分外”

发布日期:2015-09-08 00:00:00   来源:  

阅读量:

红星美凯龙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营家具。该集团主要由家具连锁商场构成,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全国110多个城市拥有158家连锁商场,员工1.6万人。

在员工中,企业的工会享有很高声誉。这主要源自于工会做事做到员工心里去了。工会给办下来了公租房红星美凯龙的大多数员工来自外地,在大城市租房不易,有人七八年里换了七八次房子。住得不安稳,工作起来也不安心。

2013年,上海推出公租房,按政策规定新市民或本地无房户都可申请。该集团工会主席周群最早在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她就琢磨:如果能给员工申请公租房,就解决了住房大问题,可是件大好事!个人申请公租房要摇号,租上一套很不容易。集体办理有企业作担保,公租房管理中心便于管理,因此办理起来容易一些。集团工会就积极与上海市公租房审批中心接洽,工会办公室只有5名专职干部,一名工会干部甚至成了“专攻”公租房的专职,三天两头往公租房管理中心跑,“盯着”有关部门不放,有需求尽快登记,有房源立即申请。

目前,他们已有300多位员工、商场商户住上了公租房。这使原先在外租房的员工平均每年可节省房租1万余元。集团营运中心的纪灵灵2012年毕业来红星美凯龙工作。刚来时收入微薄,她就租了个8平方米的小隔间,每月700元,跟其他8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纪灵灵通过公司申请到了公租房,拎包即住的新房子,一租六年不涨价,六年后有良好记录还可优惠。

“我父母都从老家过来跟我一起生活了,工会真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福利!”“住公租房的同事们遇到断水、停电等麻烦都来找工会,有条狗一直在窗外叫也来找我们去跟物业协调。”一名工会干部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尽管这项“分外事”给他们增加了工作量,但看到员工们有了安身之处后发自内心的感激,很有成就感。“异想天开”的天台农场红星美凯龙集团食堂里的蔬菜一度因不够新鲜而遭到员工吐槽,对于这类情况,本来工会只要向后勤部门呼吁呼吁就可以了,但工会工作人员却动脑筋讨论开了:能不能自己种菜,让员工吃上新鲜的无公害蔬菜?后来有人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在天台上种菜。

工会干部把设想向集团领导汇报后得到了支持。2014年,上海浦东沪南商场楼顶天台上,红星美凯龙工会首创的“城市天台农场”实验基地开张了。“我的办公桌正对着窗口,每天能看着这些蔬菜和植物一点点成长,真是赏心悦目。”集团开发三部部长屠维嘉告诉记者。

经过科学培育和精心灌溉,截至目前,150平方米的基地已经产出600多千克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种就有十多个。这不仅能满足员工食堂的蔬菜供应,还能有效降低商场的室内温度。该项目获得了上海市总工会等联合颁发的2014年度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今年,他们在另一个商场的天台上又种了7亩地的蔬菜,并将逐步在全国各地的158家商场中推广。

拓展了工作边界“我们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而锅里没有,碗里怎么会有?民营企业尤其注重经济效益,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围绕经济杠杆来做的。”

红星美凯龙工会围绕这“三个服务”,做了很多在外人看来是分外的事——他们积极争取政府补贴,比如在发展电商和连锁商场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去年就争取到国家商务委的扶持资金。工会在处理知识产权事宜方面亦立下了汗马功劳:2014年,他们通过努力令公司名下主商标顺利通过了上海市著名商标的复审认定,还对公司600多件商标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保护。其中最为突出的是66件关于“红星美凯龙”系列商标的争议案件,工会准备了大量充分有力的证据材料并及时跟进,最终国家商标局一致裁定,红星美凯龙全部胜诉……2013年,工会负责人去深圳拜访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年轻人居多的互联网企业活力四射,墙上挂的一幅图让她很感兴趣——员工工作部的工作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出来。回到公司,他们也照此制作了一张工会工作图,挂到职工餐厅墙上,工会各项活动一目了然。推行家庭医生的念头也是从这家互联网公司受到的启发。

“民营企业如果能在看病问题上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很利于留住人心。”工会负责人介绍,他们借助社会专业机构,首批为老职工办理了医疗卡,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由此绿色通道帮持卡人及其家属找到好医生。

在集团董事长车建新眼中,工会就是员工的另一个家,“关爱员工、服务员工”是工会的第一要务。其工会负责人则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我们把企业的事当作家里的事来做。那些额外的、创新的事,我们不做不会少一分钱工资,但做好了,员工和企业都受益,工会自身的话语权也能提升。”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造福员工并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事,又何尝是“分外”的呢?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 打印
工会动态
时政要闻
版权所有:衢州市总工会 地址:衢州市区东河沿23号 联系电话:0570-3026629 传真:0570-3023572 浙ICP备19042652号

浙公网安备 330802020004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