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岗位由于职工人数不多,企业难以组织培训,培训机构能否针对这一部分职工开设培训课程?”
“许多职工很想提升技能,来到培训学校又发现老师教的内容,企业用不上;个别学校有重学历教育,轻职工技能培训的现象,造成企业和职工培训热情不高。培训机构的教材能否更接地气些?”……
这是一趟气氛融洽又带着些许“火花”的“工情直通车”活动。
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许多职工面临转岗,培训再就业的问题。
6月24日,“助企业、稳就业、提质效”衢州市总工会“工情直通车”暨职工技能培训校企联动推进会开进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相关处室负责人,14家企业、4所学校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学校和企业间的对话不断,职工与培训机构对话不断。你来我往的深度交流,加深了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校企双方的合作。
为使校企双方对衢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市总工会邀请市人力社保局对《衢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的“八项培训”和“三张清单”进行了详细解读。企业和学校对项目制培训、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等培训新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衢州中专、巨化集团培训中心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学校各自办学特色及专业设置情况。四所学校涵盖了职工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涉及钳工、车工、电工、化学分析员等六七十余工种,数百余项目。培训课程不仅可以直接送教下企,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便捷职工学习,为职工素质提升提供了沃土。
通过各培训学校的详细介绍,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在场的企业负责人纷纷向学校提出了有培训需求的职业岗位,道出了企业培训的难点。校企双方共同探讨着职工培训的需求,企业发展的前景。
浙江信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清介绍:前段时间市总工会金蓝领技术协作创新团队为企业设计的自动化装配平台已经开始使用,考虑到后续的维护和升级需要,企业急需培养信息自动化控制人才。
“我们信息工程学院在无线传感控制方向具有丰富的经验,学院还有从华为、海康威视聘请的老师,具有充足的实践经历,企业可以和我们对接,解决培训需求。”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文龙马上回应道。
“企业用工需求量大,特别是化学分析工的培训需求强烈。”华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综合办副部长吾文明说道。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教育培训部主任孙喜峰表示,他们的培训中心对化学分析、化学检验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师资和培训资源,并且有化工协会认证,能够满足华友公司的培训需求,双方可以尝试合作。
……
针对企业提出的培训需求,学校积极回应。有的企业需求甚至引发了多个学校的相互竞争,现场气氛顿时“硝烟弥漫”。
职工对技能培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直是困扰着校企双方的难题。因为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教学效果不佳,培训课程改进没有头绪,企业对职工培训效果不满意等问题接踵而来。
“高技能人才讲师是突破点。”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徐荆提出了他的思路。
高技能人才本身具有高超的技术、丰厚的经验,对于职工来说是活灵活现的实践教材。但是高技能人才讲课经验不足,如果将这块短板补足,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讲师队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对提升职工学习积极性,解决小微企业培训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而衢州市总工会金蓝领技术协作创新团队中有许多是全国、省技术能手和浙江工匠,他们中有的早已是大、中专学校的“客座教授”。可以说,这一团队为职校充足了很好的师资队伍。这个新“思路”,引发了学校和企业的共鸣。
汇报、交流、参观、学习,“工情直通车”活动丰富多彩。在活动现场,有9家企业纷纷与4所大中专学校签订了职工转岗培训的合约。
“工情直通车活动把工会、学校、企业聚在一起,推进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可能,这个形式好,效果佳!”衢州中专技能鉴定培训处主任俞志荣对这期工情直通车活动赞不绝口。
市总工会副主席童雪清表示,此次活动主题鲜明、气氛浓厚、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是市总工会贯彻“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的具体落实。市总工会将继续着力为企业和学校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牵好线、帮好忙,为提升职工素质做好服务,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