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邮文化> 文学

一纸岁月

发布日期:2020-01-06 15:19:57    作者:蔡佳文   来源:

阅读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张籍以书信寄托思念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人望见枯黄的落叶,厚重的城墙,苍凉的城,都能激起心中浓重的思念之情。不论是思念家人还是思念那隔着数座山数条河的家乡,在信中你都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他们借助书信来使自己的内心安定。

      岑参戎马倥偬,路遇使者,也要托传口信以慰家人。一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道出了心中所念所想。

      而如今电子设备的普及,短信微信随时随地的发着,却始终让人感觉缺了些什么,那些关心、牵挂也变得浅薄起来,有的时候,真是怀念那个时代写信的情怀。

                       纸质岁月
      说起书信年代,倒也不完全算是我们的年代,倒是父母一辈还有祖父母比较多用一些。
      追求喜欢的姑娘就给她写一封情书,完完全全的手写,炙热的情怀。
      在外打仗,许久未归的儿子,丈夫,在家守候的人总是依靠着信,等着他们的消息,全靠信,支撑着所有,所以他们活着,即便是很艰难的活着。
      在外读书的表弟表哥,或者是亲戚家的谁来信了,总能激动的把全家都招到一起,一起看这封信,等不及的就听拿信的人读。 
      如今再也不似从前,世界和平,社会和谐融洽,但正也是这样的环境与条件让信无从发展,甚至快从大家的生活里消失了。
      在家里整理东西的时候,总能翻到几封很久之前的信,信面泛黄,起着褶皱,我细细摸着那些痕迹,心里泛起心酸。时光啊,终是夺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还好有信,它证明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存在过。那时和平时比较喜欢舞文弄墨的初中朋友写的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那么断了。我看着字里行间我们的互相逗趣,当时的现状,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一种坚定不移的相信。那果真的我们不朽的青春和记忆。
      所以每当想起那个朋友,惦念谁时,总是不免用信去替代如今这些电子科技产品,写时纸上这满心的忧愁与欢喜唯独就这么铺散开来。一切的感情统统随着笔墨蔓延开来,写到结尾处,一滴热泪随之而出。

      而电子科技产品的快速便捷,却始终失了当年的那份情怀。机器的标准化格式是那么正规而冷血。美观却没有韵味。

      它仅仅是存在电脑里的wps文件、doc文件、rfl文件,它是存在电子设备里的隐形文件,触不到也感知不觉,那是失去了生命活力的东西。
      时过境迁,也许那些文件早已随着硬件的老化而消失殆尽,而那叠码放得整整齐齐、在时光中浸泡得微微泛黄的信件,和它们所记录的悲欢离合、岁月沧桑,是死板沉闷的电子产品永远无法替代的。
      我所希望的终是无论这个社会怎么发展,都不要遗忘这个最初的联络方式。它象征着中国文明的进步。

                     电子信息时代
      如今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和从前的书信时代是不能比的。它有着信所不能及的便捷强大,应用范围广泛,可无论有多少优点,人们从古至今所习惯了的原始习惯还依旧被大家所认可着,总喜欢怀念那种手写的具有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  
      这是中国科技进步发展的凭证。所以用这种古老的方式传递感情的方式从未间断过,至今,还有很多用信交流着的人们,所以邮差们从未停止过送信。
      人们总是爱怀念那些过去的人和事,他们总想努力回到从前,他们其实并不是追求潮流,他们只是期盼过去,过去的对于人而言,实在是具有美好的吸引力。因为那是一种无论你怎么努力,科技如何发达也回不去的过去。
      对于信,你能想象到你在写信时的那种思涌如泉吗,你能感觉到你在写信时所付出的感情吗,那种期待,那种想念,那种迫不及待收到回信的感觉。这些,电子邮箱永远做不到。
      我想信息时代,写信有她独特的传统一面。
      电子信息时代的快是书信无法追赶的,但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都追求快的,就像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用钱就能解决的,生活中工作中还是离不开手写的书面函,离不开手写签名的所具有的效力。手写无法复制,是代表个人的象征。
      我们平常人的家书虽然缺少文学性、艺术性,但它绝不缺少情感的浓度,它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中国古代散文中的许多名篇都是书信体,官员们的奏疏就是用信的形式书写的,如战国时荀卿的《与春申君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他们所陈述的虽属政治事务,但他们的坦荡心胸,为善为仁,一腔正气的个人色彩,都在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信不仅有平信、挂号信、航空信之分,还有EMS特快传递,贺年、贺喜的礼仪信函,发送广告和账单的商业信函,以及使用传真技术的电子信函等等。
      尽管现代邮政已经实现分拣现代化,但一封小小的信函从寄出到送达要经过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四个环节,几十道工序。特别是名址不详的信件,仍要依靠手工分拣。铁路邮车押运员肩负着保护邮件和沿线交接的重任,每天吃睡不规律,还要承担清点、装卸邮件的繁重劳动。一次出班少则十几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伴随他们的却只是一袋袋无声的邮件和长长的铁轨。在一些山区或边远地区,每逢雨雪天气,道路中断,或出现险情在所难免,这都需要公路运输押运员独立面对。作为信件送达的最后环节,从事投递的邮递员也最辛苦,不管天气如何,也不管路途多远多难,他们都会按时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最后的送达工作。 这就像是使命。

           我仍然钟爱这笔墨书香的书信年代
      时过境迁,书信渐渐地从我们的世界里淡忘,或许也已经快退出这个舞台。 
      最近,有收到朋友给我写的信,摸着厚厚的几页纸的信封袋,心里的喜悦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所以我一直保持着写信的习惯,只是曾经将它寄给同样爱写信的朋友,而如今,还可以将信寄给谁呢?信里又该说些什么呢?
      写信那温馨的年代已一去不返,人们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新的联络和沟通方式,人们已经习惯了不再写信,写信与我们已经日渐疏远,写信正在被人悄悄地遗忘。
      不妨大家有空的时候拿起笔,写写信。找找当年写信的感觉,那些让人感动的瞬间也许你还能体会到。
      如今每次出门在外,看到路边冷清寂寥的邮筒时,总不免有些伤感,这些被现代人们忽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还有偶尔遇到的分发报纸,投放信件的邮递员,也总心生感动,但再也不是以前的老式自行车了,都是堆满车身两旁的大型电瓶车。
      时代远去了,就连曾经时代里的东西也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其实,不仅是书信,还有很多从前实用的东西如今却只能当艺术品。蜡烛火柴所带来的温馨浪漫远比现代灯具唯美的多。
      在这“天涯若比邻”的信息时代,我仍然怀念那透着笔墨书香的信笺。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4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