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伤人事故处理平均时间下降42.9%,保险理赔平均时间下降30%,小额简易案件定损时间缩短至1天内。昨日,省公安厅交管局和浙江银保监局联合召开“非伤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一件事改革(即“浙里快处”)新闻通气会,全面启动浙里快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应用平台,并就试点工作成效、项目实操、适用范围等情况作详细介绍。
从事故发生到完成责任认定、保险一键报案,全程仅用了15分钟,杭州的俞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便捷和高效,通过浙里快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应用平台,快速处理了一起交通事故。
2021年,省公安厅推出一批数字化改革项目,浙里快处被列入项目名单。省公安厅交管局在嘉兴、绍兴开展试点工作,通过重塑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业务流程,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了“远程取证、在线定责、云端理赔”。
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前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需电话报警,保留事故现场,等待交警现场勘查取证。同时,还要向保险公司报案,给车辆定损。这个过程,等待时间长,还极易造成道路拥堵或引发次生事故。改革后,事故当事人通过手机“浙里办”APP、微信小程序、短信H5链接等端口进入浙里快处应用进行报案取证,即可快速撤离现场。采用浙里快处机制后,传统模式下,车辆发生事故后需要“报案—处警—定责—保险报案—定损—理赔”六个步骤也被压缩至三步,即“报案—定责定损—理赔”。
据悉,这项成果目前入选了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第二轮“揭榜挂帅”项目,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将围绕“群众满意、警力集约、保险提效、道路畅通、多方共赢”目标,持续优化浙里快处机制,完善非伤人事故处理流程,创新设置监测模型,持续升级系统和优化机制,不断推动项目改革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