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浙江是中国近代工业最早萌芽的省份之一,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浙江工人运动迅速兴起。1920年,倪忧天、徐梅坤等人发起成立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成为我省最早有纲领、有章程的工会组织。1949年10月,在省委领导下,成立了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2年10月,省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省总工会正式成立。
70年栉风沐雨,薪火不息。
穿越历史的时空,70年岁月长河波澜壮阔。走过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困苦,绽放改革开放春潮激荡、日新月异的万千气象,踏上新时代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
70年来,浙江省总工会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历史使命感,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砥砺奋进、建功立业,展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写下了无愧于时代的动人诗章。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领航征途。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其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推动工运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战略决策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述,指引着浙江工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奋勇前行,激励着全省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切实履行基本职能中筑牢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改革先发地区、开放前沿阵地,其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性的特征十分鲜明,职工队伍的构成、分布和工会工作的对象、领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浙江在全国较早进入了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利益关系加快调整的时期,也给浙江工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解决企业工会组建与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的状况不相适应,已建工会的工作机制、活动方式与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工会干部依法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与党的要求、职工群众的意愿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寻找破题之匙。
2003年4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出席了浙江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他强调,各级工会一定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统一起来,把继承工会工作优良传统与着眼新的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把抓工会工作与抓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省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同年4月21日,省委召开全省工青妇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党的群众工作史上首次重要会议,对浙江群团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会前,习近平书记指示省委办公厅、省总工会、团省委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赴全省各地,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群团工作大调研。会上,习近平书记在讲话中列举了大量事实后强调,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工青妇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题中之义。
在浙江主政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调研工会工作,一再强调“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新时期做好工会工作的关键。”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浙江工会工作切准时代脉搏、明确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新世纪之初的义乌,万商云集,车水马龙,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小商品市场一派繁荣景象。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崛起,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与此同时,劳动纠纷、劳动争议连年来居高不下,相当一部分纠纷和争议由于得不到及时化解,引发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遵循问题导向,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一工会工作方针,义乌市总工会探索形成了社会化维权工作机制,撑起职工权益“保护伞”,当好社会和谐“稳压器”。
2005年8月2日,习近平书记专程赴义乌调研工会工作,强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权机制,努力在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工会工作。8月5日,省委在义乌召开全省工会维权工作现场会,学习推广义乌市工会社会化维权经验。省委就工会维权工作召开专题现场会,这在我省工会工作历史上同样是第一次。9月15日—16日,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也在义乌召开,习近平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把维权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工会运作、各方支持,切实把工会维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理论在创新中发展,实践在探索中深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期间多次强调,工会要着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2004年以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在我省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工会区别于西方工会的鲜明特征。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在杭州萧山,传化集团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中,响亮提出“企业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把企业发展扛在肩上”,致力于打造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2010年8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就传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2011年8月15日至16日,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传化集团作为先进典型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习近平同志在讲话时再次充分肯定了传化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做法和经验。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接受《学习时报》专访时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这些年来的发展,是我们紧紧依靠全体员工坚定推进转型升级的结果,更是在习总书记对我们的重要批示精神鼓舞和激励鞭策下带来的。”
按照中央关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部署要求,2015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构建、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推出了21条工作举措。全省各级工会广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园区创建活动,截至今年,全省有84家企业(园区)跻身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园区),在有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切实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锐意改革中推动工会工作开新局谱新篇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谋划、解决,工会工作同样如此。
2015年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此前,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新时代群团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习近平总书记群团改革思路同样发端于他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思考和实践。在2003年4月召开的全省工青妇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一针见血地提出了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问题,强调各级党委和工青妇组织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社会生活和社会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入研究群团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工青妇工作的新规律新途径。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会工作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标“增三性、去四化”目标任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的指示精神,在对标对表落实省总工会机关自身改革的同时,以县级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和基层工会为重点,全面推动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
勇当全省群团改革的排头兵,争做全国基层工会改革的先行者,这是浙江省总工会提出的改革目标。2018年,浙江工会在全省288个市县级试点中选树了30家重点培育单位,汇编了《浙江省基层工会改革试点实践实录》。今年又全面部署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努力把县级工会打造成为忠诚于党的红色工会、唯实惟先的实干工会、共建共享的为民工会、高效协同的数智工会、创新创优的品牌工会。平湖市总工会以改革创新的突出成效,荣获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这是宁波市北仑区总工会推进基层工会改革锚定的目标。工厂周边停车难,能不能新增停车位;小微企业员工想团建,求价廉物美演艺场地;企业年底加班忙,急需45名临时工……解决这些“关键小事”,是北仑区大港社区总工会专职干事杨翠的日常。2017年,北仑区作为全省县级工会先行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开展社区工会区域化探索,园区里100多家尚无条件建立工会的小微企业和职工真切感受到“娘家人”就在身边。在镇街工会和基层工会之间“嵌入”区域化社区工会,填补了工会服务基层的真空地带,创新打造的“小三级”工会建设模式,为全省基层工会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样本。
同年,北仑区“小三级”工会建设作为全国唯一的工会改革典型在中央群团改革座谈会上发言,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的充分肯定,“北仑经验”写入了全国总工会相关工作报告。
改革,需要破冰前行的谋略和担当。在浙江工会改革的整体布局中,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服务保障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2016年以来,浙江工会着力推进工会组织向“两新”组织、特色小镇、货运物流、创业平台、楼宇商圈等新业态新就业领域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延伸。2018年,义乌市快递业工会建设、衢州市货车司机普遍入会等经验做法先后在全国推广。2021年以来,浙江工会实行专班运作,探索“头部企业重点建、依托协会行业建、区域工会兜底建”等建会模式,相继开展“拉清单、订计划、配力量”专项行动、“强组建 优服务 促共富”集中行动,实施货车、网约车司机群体建会入会攻坚等八大行动,涌现出杭州依托“爱心驿家”推进“会、站、家”一体建设、湖州“两函两书”推动依法建会、义乌“三联”“三建”“三+”模式等创新做法。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新就业形态基层工会5487家,发展会员87.05万人。在推动快递物流头部企业和重点互联网企业工会组建的同时,开展“同携手 促规范 共发展”模范职工之家与新业态基层工会结对共建试点活动,推动省、市、县三级工会建立常态联系指导新业态头部(重点)企业工会制度,创新举措和改革成果得到全国总工会、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工会改革实践中,浙江工会坚持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工会改革的总牵引,对工会工作主责主业、职责职能进行全面梳理、系统重塑、流程再造,在改革突破争先的赛场和舞台上贡献工会力量。
“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群团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工会以改革的气魄、创新的智慧、实干的姿态,推动工会工作开新局谱新篇。
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激发走好共富之路的澎湃动能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当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的重要论述。
如何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工作方针,切实保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早在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出席浙江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发表讲话时就提出了“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正是以这四方面的要求作为总体思路,着眼于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项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在浙江大地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实践。尤其是2021年,浙江被列入非公有制企业“产改”全国试点以来,肩负着“探路者”的担当与使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以体系化思路推动“产改”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对标“政治上保证”,完善产业工人推优入党机制,探索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方式创新,“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推动“制度上落实”,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共性+个性”政策工具箱。着眼“素质上提高”,大力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迭代升级提质提效,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走技能成才之路。落实“权益上维护”,建立全方位的培训就业、帮扶维权、困难救助、便利生活等服务体系,让产业工人共享改革成果。
今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五周年,回望五年来的改革进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总工会调研考察工作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工会在助力实施“八八战略”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他指出,“重点就是要着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政治责任,在推动“产改”和共富的融合实践中,依然需要充分发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让产业工人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激发走好共富之路的澎湃动能。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桥吊司机竺士杰作为代表向总书记汇报工作。看到港口职工精神昂扬,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港口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你们是一支非常硬核的突击力量。”
从技校毕业生到大国工匠,竺士杰凭借在狭窄的驾驶室里练就的一手绝活,成就了人生的蜕变,也展示了产业工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中的强大力量。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竺士杰深情地说,“感恩我们处在这个伟大时代,党和国家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我们技术工人有了更多成才通道。”
时光不语,它用春华秋实记录着我们的付出和收获;岁月有痕,它用只争朝夕激励着我们奋斗和前行。回望来时路,浙江工会牢记总书记教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昂扬姿态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整装再出发,浙江工会扛起助力“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以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坚定信念,沿着党指引的工运事业发展道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