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工会新闻

浙江工匠沙龙举行5位工匠“思想大碰撞”

发布日期:2019-12-02 14:00:47   作者:张浩呈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阅读量:

拜师仪式。 通讯员黄刚 摄

  作为产业链的最顶端,也是利润的核心和最丰厚部分,精密制造业为各个工业制造领域提供关键的零部件,其对制造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11月28日—29日,第三期浙江工匠沙龙举行,5位工匠、技能大师齐聚金华,就如何助力我省精密制造发展各抒己见,进行了一次“思想大碰撞”。省总工会副主席张卫华出席沙龙并致辞,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浙江工匠”、工会代表、企业代表参与本次沙龙。

  沙龙现场,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赵水林,“浙江工匠”叶幼青、程志芳、马跃华、王关根5位嘉宾围绕“精密制造”与现场观众深度对话,展开了“思想大碰撞”。

  “浙江工匠”王关根现场向大家展示了一根自己带来的转向拉杆球头,他说,别小看这个小小的零件,为了达到生产的精度,他们专门花费480多万元进口一台机床设备。“一台机器就要480多万元,是大投入,它的重量只有3吨多一点,硬性成本绝对不超过100万元,但是卖给我们却卖了480多万元。所以我们的精密制造要进步,产品要发展,我们身上的担子非常重。”

  王关根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精密制造行业都受到技术和人才储备的制约,在一些技术的创新上无法与外资大企业相抗衡。虽然国内企业在自主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国产设备与进口的差距会比较大,进口设备的精度可以达到三级,我们的设备最新的时候,也只能达到五级,从设备使用的寿命来说,进口设备能够使用8—10年,而国产机床使用3年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这个就是我们的差距。”在现场,赵水林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赵水林说,这看似两级小小的差别,中间却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制造业发展水平,还包括制造加工技术以及原材料等很多方面的原因,都造成了这一差距。”赵水林说。

  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精密制造上的水平差距,王关根认为需要政府、企业、技能人才共同努力,“在对精密制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之后,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机床设备的更新,要奋起直追。这个奋起直追要靠谁?靠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参加工匠沙龙有我们企业的人,有我们高等院校的人,也有我们政府的代表,要大家共同努力,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增强我国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

  “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高级技能人才,就是因为我有梦想有目标,我觉得有梦想就要大声说出来,并付诸实践。”现场,5位嘉宾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浙江省技术能手、金华市职业技术带头人、“浙江工匠”马跃华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操作工人成长为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的故事。

  永康工匠世家的“浙江工匠”程志芳从传统手工艺匠人的角度,结合亲身经历,希望沙龙现场的院校学子走“技能成才”和“技能建国”之路。

  “当好技术工人,要专注、勤快加钻研。”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巨化集团公司车工高级技师的叶幼青结合自己从业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叶幼青先后攻克了大型挤塑机压缩螺杆、绕带机上车削大型回转炉体等加工难题。

  沙龙现场,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王桂锋、吕风、肖建章、陈源、田立权等5位博士教师,从礼仪小姐手中接过茶,以敬茶的形式,分别拜赵水林、叶幼青、程志芳、马跃华、王关根等5位为师。

  工匠沙龙是省总工会为劳模工匠成长和发挥作用搭建的新平台,也是推进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借助这一平台,劳模工匠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沙龙环境中,围绕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彼此分享思想观点和技能技艺,激发所思、所感、所悟;针对企业生产和工作中的难点、难题,集思广益,探讨破解之道。

编辑:林化   责任编辑:林化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