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凡(左1)、吕飞龙(中)、和海军(右1)与工友合影。
徐立(中)、王峰(右)在车间组装电箱。
林强(左)、刘朝晖(中)、姚晓龙(右)在车间内安装窗帘。
郑普满(左一)、杨镇(左二)、吴进州(左三)在装杆车间工作。
王峰的工作流程笔记。
潘磊(左一)与普通员工一起工作。
吴进州、杨镇、郑普满来到职工宿舍与工友交流。
和海军 省总工会机关党委
通过“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的实践,我觉得,工会人的初心使命就在下基层、进企业的宽广大路上,要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路再长、行再远,都要坚持不懈。我觉得,工会人的初心使命就在知冷暖、解难题的闷热车间里,要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好地推动职工的全面提升和企业的全面进步。我觉得,工会人的初心使命就在真抓实干的作风上,事业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守初心、担使命,终究要把精力聚焦到工会五项基本职责上,落实到做好全省工会各项工作的事业上,才能奏响新时代工会人的最强音,担负起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这一最大的政治责任。
和海军《下厂日记》摘选:
7月8日晴:一路下来发现,没有什么工作是我们可以马上上手的,就连最简单的搬运丝都不一定能行,这也令我们相当惭愧。
7月9日雨:我觉得“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增长干部的才能,我想这也可能是党组让年轻干部下企业锻炼的初衷吧。
7月10日雨转晴:两天下来,身体好像有些疲倦,眼睛也有些刺痛,但是看到工友们一天要工作12小时,我们连8小时都不到,应该咬牙坚持一下,工友们身上迸发出的那种不知疲倦感是由衷值得敬佩的。
7月11日晴:事业是干出来的,成功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工会人,要大力学习桐昆人创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绝不能长期行驶在“慢车道”上,庸散无为、固步自封。
7月12日大雨:合影时大家不约而同互相将手臂挽在一起、搭上肩膀。我觉得,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是几天来一起相处最诚挚情感的真心流露,这一温馨的画面也许就是对“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价值最好的诠释和最好的汇报。
基层工会工作关键是对症下药。不同的职工群体,差异化的服务需求,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要面面俱到可能会疲于应付,更应“解剖麻雀”,在规范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对症下药。要知道职工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基层工会的工作既要与企业工作相结合,也要有浓郁的“工会味”。工会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人和人之间很重要的是理解和信任,要“对脾气”。工会干部做工作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不能行政命令代替细致工作,更不能高高在上简单粗暴,要能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同做一件事,谈得来、说得通、做得到,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人味”,要做广大职工群众的“自己人”。
吕飞龙 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
活动中,我与小组的同志一起努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的几个小目标:一是和工友们说上了话、谈起了心、开起了玩笑、交上了朋友;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情况有了更直观真实的了解,基本摸清了他们的所需所想;三是对工会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和体会。通过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理解和认识到,在企业里,职务、收入是自己努力干出来的;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一大批人共同努力干出来的;能力是通过“压担子”干出来的。工人如此之敬业、如此之辛劳,我不禁想,正是他们在不断践行着“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体现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为国家、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和伟力。
通过我们的亲身劳动,对车间工作有了实际体会,能感受到工人们的辛苦。我家是在城郊,从小就接触农事,拔草、割稻、插秧、为橘树打农药,初中起每年打暑假工。后来随着田地征用、学业繁忙,这些都没有继续了,但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其中的辛苦是至今都有记忆的。读书的苦,大家应该也都有体会;仕,当然我不是官,但作为在机关工作的人,肯定也体会到过冥思苦想憋不出一行字的痛苦,还有其他的一些烦恼。我提到这些,想说的是各行有各行的苦与累,我们不可能每一行都去体验到,但我们应做到尊重每个行业从业人员,理解每个行业从业人员的价值,学会倾听每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心声,从而去谋划我们的工会工作。工会工作,包括各种活动、各个项目,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一厢情愿”。
“工人”这两个字在我眼中不再是一个词语,而是在工厂车间辛苦工作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工人”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是一只只挥动的手臂,是一滴滴挥洒的汗水,他们为自己的劳动而自豪,他们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他们有的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有的也面临着无助和彷徨。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干部作为广大劳动者的“娘家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我们要保障他们的权利、倾听他们的呼声、维护他们的权益,我们工会干部的初心在工人身上,在一次次的会议中、在一份份的文件中、在一项项的政策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为工人说话发声、为工人解决难题、为工人竭诚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我们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徐立 省教育工会
工会人的初心就是为广大职工谋福利。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记得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在2019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中说道,“你们离开校园后,假如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扶贫方案强加给穷人,若穷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请不要贬损他们的素质和眼界,你需要尝试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 联系这次活动,我真正体会到初心的含义,作为工会干部,我们也应当有这种思想情怀和工作作风。要感受职工的世界,走近职工,真心和职工交朋友,真正聆听职工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在工作中,我们出台的政策、做的各项工作要符合职工的真实需求,要有精准性,不能拍脑袋、想当然。
本来希望能与带我干活的职工有所交流,但在学习折滤袋的过程中,得知这两名职工是聋哑人,我于是利用休息时间,在车间里找其他员工交流,却发现很难和他们搭得上话,语言体系不同,所关心的事情也不同。我进省总工会之前,在企业一线工作过几年,本以为跟职工交流应该问题不大,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最后,我通过观察,从一名在车间工作20多年的职工入手,从她关心的孩子学习、工作等话题入手,与她慢慢熟悉并有了沟通交流。还有一位80后的聋哑人主动跟我交流,虽然只是几个字或者一个微笑,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之间有沟通的桥梁。我通过积极主动劳动,去得到职工的认可。
走进职工之家,给我的感受是——有家的情怀。走进车间,有电工、车床工、喷漆工、焊工、叉车工等,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是大多数职工的需求,工友们对知识的追求,有着强烈的欲望,他们希望工会职工学校的培训能惠及每位员工。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技能的培训与提升,以及茶艺、书画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培训,是一线工友们的真正需求,这就是工会要做的事。与工友们交流,给我的感受是——他们有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需求。也有工友提出“省总工会在哪里,干什么事?”“有职工大病互助医疗保险吗?”……反映出职工对工会、对工会工作认识比较模糊,工会人在加强对基层职工服务的同时还要更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他们知道这份关爱来自工会。这也给了我启示——宣传的形式、载体应更多元、接地气。
潘磊 省总工会办公室
当工人、体初心,让我真切感受到劳动的美丽和伟大。身穿崭新的工装,走进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与一线工人一起装卸材料、组装控制器,让我从一开始的格格不入,到渐渐融入“车间小集体”,靠的就是一起劳动。当工人、体初心,让我真切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和淳朴。和工人们一起劳动,让我切身体会到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和职工一起交流时,我又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乐观向上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当工人、体初心,让我深切感受到自身工作上的差距和不足。当工人、体初心,让我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一线职工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他们立足岗位、对待本职工作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积极乐观的职业精神。
林强 省部属企事业工会
我们大家,很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就进了机关门,平时缺乏的就是这种艰苦锻炼。虽然这一周不能让我们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但起码也会焕然一新。在工作之余和工人师傅们交流,老家在哪、小孩多大了、工资待遇怎么样、对未来的生活有哪些期盼、对企业和工会有什么期盼等等,工会干部们不仅密切了与一线职工的联系,也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思路、新想法。从职工身上看到了什么叫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工会工作只有贴近职工需求,工会干部才能成为职工的贴心人。当工会干部首先要当得了工人,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有真情实意,职工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工会同志才能够掌握真实的民情民意,把准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
在劳动中,我感受到了工人的纯朴和勤奋,提高了与工人们的交流能力。在这次当工人活动期间,真实地站在职工角度考虑问题,为职工做实事的时候,我感受到作为工会工作人员的光荣使命。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特别是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人在遇到困难时不找工会帮忙解决。只有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走近职工,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才会选择工会,工会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牢记工会初心,坚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与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一周的实践活动,让我对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工会干部产生了三点警醒:一是要多到基层走动、多关心职工疾苦,多倾听职工心声,不断培养职工情怀。如何关心关爱好这些职工,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一线调研,了解职工所需所求,才能出台合适的制度,搭建好合适的平台。二是要沉心静气、心无旁骛地钻研业务,通过业务能力的提升来倒逼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摆正心态,多一份沉潜、多一些心无旁骛,少一些浮躁、左顾右盼,对自身的“夹生”业务“对症下药”。三是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洞察危机的能力,还要有处理危机的能力。我深以为一名合格的工会干部要先以职工群众为师,向职工群众学习;要欢乐着职工群众的欢乐,忧患着职工群众的忧患;要永远同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吴进州 省总工会法律工作部
在车间劳动,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没人看手机。这里没有人管纪律,可大家都在埋头干活,折一件雨衣两毛三,装一个杆子一毛三,工资就是靠这么一个一个做出来的,没人舍得浪费时间去看手机。二是中午不休息。工人们都是吃完饭马上回到岗位上,跟着他们继续干活,我确实感到不适应,有点吃不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辛苦钱”三个字的含义,我们应该更好地去拉近和职工、和基层的距离,更好地去服务他们。我们工会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群团组织的本色。我们是桥梁纽带、是“娘家人”,要放下架子,多一点谦虚,多一份热情。到职工中去,到基层的泥土里去重新发现工会的力量,展现工会的作为。
姚晓龙 省教育工会
我们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我们的吃苦耐劳,我们的勤勤恳恳从小就镌刻在我们的基因当中,是历经几千年检验的,所以我们的工人朋友们,他们并不怕吃苦、并不怕流汗,只要未来可期,他们就能鼓足干劲,就能充满斗志。他们是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我与好多职工谈过,他们只想打份工、攒点钱,过好自己的日子。他们是最简单的人、最朴实的人,也是最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计较,很多职工吃饭的时候也就两个菜,还是全素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只要你把他们当朋友,不端架子,他们就会是你的朋友。
“拉丝特别烫手,有300℃!”“72个台位也就分布在50米的距离上,一天巡查下来就是两万步!”“一天站着工作8小时15分。”“睡职工宿舍的硬板床,一晚醒了五六次”……一周时间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14名省总工会年轻干部有说不完的感受,这一周他们交到了职工朋友,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更加坚定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7月8日—14日,省总工会组织14名年轻工会干部参加“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工会干部们深入绍兴柯桥,嘉兴平湖、海宁、桐乡以及湖州德清的5家企业,与那里的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能不能与职工搭上话、交上心?”省总工会机关党委干部和海军与其他13名同志一样,心里直打鼓。
职工对“娘家人”的情感是朴素的,你离职工有多近,职工与你就有多亲。
7月8日上午,和海军与省总政研室干部吕飞龙、网络办干部夏凡来到桐乡桐昆集团恒通化纤厂。3个人换上和职工一样的土黄色工作服,戴上防噪音耳塞,一头扎进了噪声巨大的造丝车间。工友们贴心地告诉几位新来的工友,这里长年都保持着36度以上高温,有些车间更是达到了40多摄氏度,即便站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如果有什么不适要赶紧提出来。
和海军、吕飞龙、夏凡与6名工友一起在72个台位上来回奔波,一会儿处理断丝、一会儿停机检修,工作服上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50多米长的操作距离上,3个人的手机步数愣是刷出了2万步。
“班组长总是冲在前面,他无声无言,有的只是身先士卒、实干带动。”和海军说,“穿上工作服,听班组长布置任务,在一起,我们就是工友。”
省总法律工作部干部吴进州和网络办干部杨镇以及省建设建材工会干部郑普满一同来到位于德清的浙江天堂实业有限公司,他们的岗位是折雨衣、装伞骨。7月8日下午,在完成手头工作之后,3个人一起参加了企业工会的一次议事会。会上,基层工会干部讨论的事项让3名省总来的干部感受到了职工事无小事。
讨论的话题是职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这几年随着园区企业纷纷进驻,房地产项目不断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高度聚集,职工子女入学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周边的学校越来越难进了。企业工会主席王敏亚与工会委员们坦言,公司和工会也想了不少办法,但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吴进州把职工的心声一一记在本子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我们一定会如实带回去。”
吃完晚饭,3名工会干部走进职工黎玲和刘洪亮夫妻俩的宿舍,话题从工作延伸到生活,从养娃说到买房。20平方米的小屋里,5个人分坐在两张小床上,膝盖挨着膝盖,彼此间也越聊越近。
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干部林强、刘朝晖,省教育工会干部姚晓龙在绍兴柯桥的浙江欧博特家纺有限公司体验了每天8小时站立工作的艰辛,普通职工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简单快乐深深感染着他们。
省教育工会干部徐立和省总资产监管部王峰被安排到嘉兴平湖市川源(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为了能和工友们搭上话,本不抽烟的徐立趁着工间休息时间,一路小跑着去小卖部买了一包利群,几支烟一分,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省总经审办干部蒋慧坚、办公室干部潘磊和法律工作部干部赵沛顺来到海宁市马桥街道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71名残疾职工一起工作、生活。一个个暖心的笑脸,一次次善意的肢体表达,尽管有语言障碍,但3个人却都能真切感受到来自职工的情感回馈,相互间的交流也从起先的不明就里,变成了后来的心领神会。
这一周,14名工会干部腰酸了、腿痛了、汗流了,朋友也交到了。
在省总工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入之际,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省总工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才方指出,年轻干部是工运事业的希望和未来,要解决好年轻干部群众观的问题,打好工会干部做工人工作的基本功。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静心思考、寻找差距、剖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锤炼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进而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而努力奋斗。
7月8日~14日,省总工会组织14名年轻工会干部参加“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干部们深入绍兴柯桥,嘉兴平湖、海宁、桐乡以及湖州德清的5家企业,与那里的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充满“工厂味”“工人味”“工会味”的大熔炉、大课堂里接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洗礼。
7月23日下午,省总工会举行“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年轻干部下基层汇报交流会。14名年轻工会干部带着对一线工人更深厚的感情和对工会工作更深刻的思考,向全体同事分享一周来进工厂下车间的所感所思所悟。
省总工会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对活动作了总结,认为年轻干部当一周工人,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把主题教育的精神带下去,把个人的学习收获带下去,把工会组织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真心带下去;把一线工人的所思所盼带上来,把基层企业的困惑需求带上来,把基层工会的呼声建议带上来。通过“三下三上”,拉近与一线工人的距离,增进与一线工人的感情,真正使调查研究烙上工会“娘家人”的印记。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省总工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才方用两名年轻工会干部在汇报交流时的精彩语句对活动作了点评:“工会干部的初心在工人身上,在一次次的会议中、在一份份的文件中、在一项项的政策中。工会干部始终不能忘记的是为工人说话发声、为工人解决难题、为工人竭诚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名合格的工会干部要先以职工群众为师,向职工群众学习,要欢乐着职工群众的欢乐,忧患着职工群众的忧患,要永远同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省总工会党组决定“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今后将在年轻干部中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