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湖市总工会召开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会议暨“职工成长型园区”建设部署会。会议聚焦“小微园区产改”和“产业链产改”两大特色品牌,推出“成长合伙人”计划,积极探索企业与职工“发展共谋、成长共赢”的新路径。
去年以来,平湖产改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技能人才已达15.7万人,占产业工人比重达37.5%。“小三级”工会共享职工之家等学习阵地广泛建设,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技能、提升素质、享受服务,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去年良好工作基础上,平湖市总工会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聚焦产业工人“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推出“成长合伙人”计划。该计划不同于传统的技能培训,更侧重于建立机制化成长共同体。在小微企业园区,通过政府搭台推动企业间组建“技能共享培训联盟”,联合当地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破解单个小微企业培训资源不足的困境。
在产业链维度,“成长合伙人”计划显示出更强的系统性。平湖市总工会围绕汽车零部件、高端新材料、现代物贸等当地主导产业,建立“园区+产业链+企业+职业院校”四方协作机制,推广“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培养模式,鼓励企业设立“学习岗”,支持职工参与“学历+技能”双提升。仅去年,全市就开展技能竞赛及特色岗位练兵百余场,师徒结对数稳步增长。
这一计划也凸显了权益保障与技能提升的深度融合。通过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不少企业将技能等级、创新成果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同时,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组建联盟,形成“1+N”创新联合体,助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让技能人才在工资待遇和职业成就感上实现“双丰收”。
“‘成长合伙人’不只是一个名号,它要解决的是产改过程中,‘人往哪里培养、成果如何共享、权益怎样保障’的核心问题。”平湖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根据该计划持续推动“劳模工匠助企行”、数字素养专项培训、创新成果供需对接等多项配套政策落地,进一步做实“合伙人”机制,营造“企业愿投入、职工想提升、成果有回报”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