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新时代工匠,发挥工匠在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新时代工匠精神,展现工匠创新成果、精湛技艺,鼓励职工积极创新,提升技能素质,义乌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开展“工匠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义乌市总工会推出的第一批“工匠示范基地”,包括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义乌市万少君工艺美术品设计工作室、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取得显著成效。
每个给予3万元资金补助
2021年3月,义乌市总工会通过走访调研,出台了《义乌市工匠示范基地建设方案》,从阵地建设、团队建设、工作活动、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创建工作。
方案明确了阵地建设的要求,包括面积不能少于200平方米,并设有工作室(间)、作品展示室、活动或培训等场地;具备开展活动、培训、展示等功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已有6个月以上;经申请能向基层工会免费开放等内容。
“团队建设”部分提出以义乌市范围内各级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为领衔人开展名师带徒、技术服务等工作。
在“工作活动”部分,方案要求开展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服务等项目,并完成创新目标或创新成果,且每年开展或承办的交流、培训、创新等活动要在4次以上。
“制度建设”部分明确了要有活动开展、学习研究、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内部管理等制度。
义乌市总工会在有条件、有代表性的企业中先行开展“工匠示范基地”建设,严格把关,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授牌一个、发挥作用一个,并给予3万元资金补助,真正把“工匠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发挥劳模工匠作用的“助推器”。
“‘工匠示范基地’由单位自主申报,经过其所属镇(街道)总工会、产业工会、义乌市直机关工委初审后,再由义乌市总工会党组会议研究审定,有一套严格的申报流程和审核机制。”义乌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洪振华介绍说。
引领匠心筑梦
入选义乌市第一批“工匠示范基地”的4家单位积极发挥匠心引领作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义乌市万少君工艺美术品设计工作室领衔人万少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在多家技工学院为广大青年学子展示工匠技艺,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文创园开展由全国劳模何德兴领衔的劳模工匠精神宣讲活动,自2022年以来已开展活动10多场。
“工匠示范基地”积极开展“青蓝计划”名师带徒活动。目前,共有师徒结对10余对,以名师带高徒为纽带,培育新时代工匠。全国劳模吴志民、“浙江大工匠”王关根等5位工匠大师与12名徒弟进行拜师签约。
此外,“工匠示范基地”还充分利用领衔人和团队优势,开展技术交流、培训青年职工、召开工作例会等活动。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工匠示范基地”组织车间班组长开展重要设备的结构、运行、故障检查和防范等知识培训。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工匠示范基地”开展无人机飞行原理及操作教学活动,聚焦创新项目,组织技术交流活动等。
赋能技术创新
“我们依托‘工匠示范基地’建设活动,大力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义乌市绿色动力小镇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周华英等技能大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改进,在设备维护保养、故障分析、基建技改等方面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最近,周华英领衔开展的《闲置机器人再利用》项目,不仅解决了一个“卡脖子”技术难题,还直接帮企业节省资金72万元。
洪振华说,“‘工匠示范基地’还组建了2支技术服务队,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攻关技术难题和升级产品献计出力,把工会服务送到一线,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帮扶。”吴志民劳模志愿服务队每年都会进企业向职工普及用电知识,规范企业用电行为,提供电路检查、隐患排查等技术支持。
此外,“工匠示范基地”还积极与义乌当地职业院校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徒培训、专业指导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