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钱江源国家公园内行走的“教科书”

衢州这支自然教育师团队带学生们“读”懂自然

发布日期:2023-06-21 10:58:51   作者:蓝晨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阅读量:

  雨后的钱江源国家公园内,松软的泥土中透露着大自然的清香,周芝君带着团队一起给孩子们教授“森林植物调查员”自然教育课程。孩子们通过对比研学手册的“植物身份证”,确定了植物的身份,然后激动地打开收纳盒,将形状各异的植物落叶收藏起来。周芝君告诉孩子们,钱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常见叶形有倒卵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在茂密的森林中,植物叶片的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比如在高海拔的地方,蒸腾作用较小的针叶林就占有更明显的优势。

  这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课程之一。今年年初,1992年出生的周芝君通过考试,成为衢州市首位自然教育师。从事自然教育工作三年之久的她正组织一支自然教育师团队,带领当地学生走进森林,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教育,从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始

  为何成为衢州市首位自然教育师?周芝君有自己的心路历程。她是开化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2018年,周芝君开始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工作,常常跟着同事满开化地跑,开车为受伤治愈的肉食动物豹猫放生,骑电瓶车送迷路的穿山甲回到大山,见证鸟中“大熊猫”海南鳽落户开化……

  在野生动物救助过程中,她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任重道远,冷不丁出现的人为伤害野生动物现象仍有发生。“目前,国家公园里的生态巡护员有59人,但是从深层次来说,普及自然教育更是关键。”她说,“如何让现在的孩子放下手机、走出教室,重拾对大自然的兴趣,从而提高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这很重要。”

  周芝君的办法就是把大家带去自然界,以游戏体验的方式开展自然教育,增加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2019年,恰逢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大力推进自然教育相关工作,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周芝君和同事们在钱江源国家公园齐溪片区组织开展了第一期自然教育夏令营活动。“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对孩子们进行自然教育最生动的课堂,身临其境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周芝君说。


  积极加入自然教育课程创新设计

  近年来,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出了“环境教育立园”的理念,依托原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这一核心资源,国家公园先后被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授予“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研学基地”、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等称号,大大提升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研学教育功能。

  这些都更加激起了周芝君致力于自然教育的兴趣。

  从2021年开始,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规划编制自然教育课程,她也积极参与其中。“这些课程内容更科学、更权威,刚好可以填补我们在专业领域上的空白。”周芝君说。

  例如,钱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最大的野生黑麂栖息地,黑麂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珍稀程度媲美大熊猫。中国科学院还特地在开化设立了专家工作站,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展一系列与黑麂有关的科学研究。借此机会,周芝君设计了一门关于“黑麂进化论”的自然教育课程,从染色体解读黑麂夜间行走的原因,带着孩子们在森林里探访黑麂走过的痕迹。

  经过几年的努力,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已系统形成了“点亮北纬30度的生机绿洲”“润泽富庶江南的河源追溯”等五大自然教育解说主题和20个课程课件。依托“守望地球”“小小公民科学家”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研学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课程具体到实践当中,由于可供学习借鉴的案例较少,更强调因地制宜,这些都为周芝君的课程实践增加了难度。“在过去的自然教育里更注重了解关于动植物、自然现象的知识,但是缺少共情体验。”周芝君说。

  在一次野生动物救助过程中,周芝君与她的团队遇到了一只小黄鼬,于是萌生了在自然教育课中带着孩子一起送黄鼬回归大自然的想法。这一次自然教育课,让参加研学的孩子深受启发。

  周芝君设计的每个课程都有其背后的深意。一次次改进,让她对自然教育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她所主导策划的活动多达30余场,参与的青少年达3000多人次。今年年初,她获得了由中国林学会颁发的国家自然教育导师证书,成为全市首位自然教育师。


  让更多的人真正懂得自然,爱护自然

  对于自然教育的前景,周芝君充满了信心。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一场项目结题评审会上,钱江源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研学课程体系)深化设计项目方案顺利通过,与会专家对这套课程体系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了解,该项目是我国第一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化研究成果,为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研学课程体系研发提供了样板,项目落地也标志着钱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步入新阶段,将为未来全面系统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活动提供体系化的支撑。

  不仅如此,自然教育正融入钱江源国家公园的角落。

  “拥抱森林、走进钱江源……”近段时间,位于开化县苏庄镇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内游人如织,欣赏1800余件虫鱼鸟兽等各类动植物标本,并戴上VR眼镜,感受科研人员寻找、保护生物多样性样本地的科研活动正式开展。“科普馆自2022年7月开馆至今,已有2万余名游客前来参观学习。”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余建平介绍。

  除了科普馆,钱江源国家公园还建成了基础管护体系、信息通信覆盖、巡护步道、水质监测站、远程宣教体系、珍稀植物园、暗夜公园、社区环境治理等12个重点项目。

  “今年我们已经开展了6期免费的自然教育研学活动,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真正懂得自然,爱护自然。”周芝君说。

编辑:沈佳慧   责任编辑:沈佳慧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