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蒸”出红火好日子

杨仁贺:把家乡小馒头做成富民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3-02-03 10:28:13   作者:梅琳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阅读量:

  “春节馒头需求量大增,每天仅馒头一项的销量达1万多只,因场地、人工、物流等限制,许多订单来不及做,不得已推掉了。”近日,在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左拎右送共富工坊法人代表杨仁贺在其抖音直播间内外忙得不亦乐乎。


  回乡助共富

  屿头乡的馒头在台州当地小有名气,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缺乏品牌化发展意识,未能形成产业化发展。为此,黄岩区、屿头乡两级政府领导在调研后分析短板,并找到已扎根城市发展多年的杨仁贺,希望他能作为乡村产业带头人回乡发展。

  当时,杨仁贺的主业是化妆品经销,在广州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在杭州有批发网点,且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稳定的客源。在家乡政府的召唤下,2017年,杨仁贺回到家乡屿头,选择当地小有名气的特色馒头,从供应链入手开始发展产业。

  “北方的实心馒头偏硬,不太适合南方人的口感和胃。除了按比例配方,馒头的发酵还会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和面用机器,揉捏还得靠人工和技术。”经过潜心研发配方和不断实践,一个月后,杨仁贺终于制作出令自己和客户满意的馒头。在省市民政、工商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左拎右送”在当地组织开展了多场馒头等系列地方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社会效益很不错,但经济效益没有产生出来,5年亏了1000多万元。

  “我是拿做化妆品赚的钱来贴补做农产品亏的‘窟窿’,好在台州银行办理的信用类存贷合一卡缓解了资金周转的压力。”杨仁贺认为,“做农产品一要有情怀,二要有思路,三要坚持、吃得起苦,四要做深加工才能持久发展。”

  为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杨仁贺除了在屿头乡成立了残疾人微商园,还在黄岩区成立了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在社区及门店成立服务点(社),招聘残疾工人,帮助残疾人和低收入农户代销农产品,帮助和指导他们开网店。“用自有房屋经营可省去房屋租金,我们提供产品和配送,他们负责区域销售赚取佣金,让残疾人和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杨仁贺说。


 金融助发展

  如今,杨仁贺的屿头馒头已经销往了省外。他认为,走向成功的路上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除了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台州银行也加入到我们的扶残助困行列,他们的平台大、资源多,给了我们很大力度的支持。”

  “我们支行通过在营业大厅摆放屿头馒头、蜂蜜等土特产,每周五定期推广,总行APP平台也免费为他们传播,通过多形式多平台的推介助销,将金融服务与山区共同富裕主题有机结合,助力构建农村电商生态链。”台州银行黄岩天长南路支行储蓄理财部主管徐丹峰介绍。

  据悉,2022年以来,台州银保监分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以助力全市千家“共富工坊”建设为切口,多方合力打造“全覆盖、全方位、全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为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赋能点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台州全市1015家共富工坊实现相关主体授信超过146亿元,提供各类保险保障59.3亿元,吸纳就业近4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近3000人,助力集体经济增收4000多万元。


  共享促共赢

  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后,屿头馒头也有过“成长的烦恼”。2021年,市场上出现了仿冒品。好在杨仁贺对品牌和商标权意识极为敏感,早在2015年就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申请注册了屿头馒头的商标。“这个商标可共享,但必须按照我们的行业标准来制作。”

  两年时间,屿头馒头从原先最多日产1万只,发展到现在日产3万多只;当地多家馒头店营业时间由原来每周营业两天,到现在每天开门营业,竞争促发展的意识在当地已悄然形成。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新年伊始,杨仁贺的标准化中央工厂正紧锣密鼓加快建设中,计划投入500多万元,已购入200多万元的设备,建成后可实现8小时产馒头3万只。

  “中央工厂投产后,要为馒头办理食品安全保险,还要由馒头延伸到番薯庆糕等系列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打造,把整个区域农产品汇集起来做优做强做大,解决更多就业用工,吸引更多的优秀民间手艺人共同致富,产业就能带动起来。”杨仁贺计划今年在杭州设立运营中心,发挥地域销售配送优势,让山区的特色农产品“飞”往全国各地,让农村“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编辑:沈佳慧   责任编辑:沈佳慧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