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杭州市总工会探索 把新业态工会建在“爱心驿家”上

工会温度增加职工幸福厚度

发布日期:2022-10-12 10:02:10   作者:曾晨路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阅读量:

  项目聚焦

  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新就业群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仅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达30万人。这一群体流动性大、工作时间碎片、用工方式多样、劳动关系模糊,传统工会组建方式、服务模式难以适用。为把零散的、没有依托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起来、凝聚起来,2021年9月,杭州市总工会以仁和路职工服务中心“爱心驿家”为依托,联合上城区湖滨街道,在“爱心驿家”试点建立全省首个新业态联合工会,通过工会丰富的阵地资源和服务项目,解决新业态群体工会建在哪里的问题,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实践推进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杭州市总工会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一张网”推进、“一条链”服务,真正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全市“一盘棋”统筹。杭州市总工会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大局,在政策制定、经费保障、人员配置、阵地建设等各方面争取党政支持,加强与市两新工委、市快递物流行业党委、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的合作沟通,形成了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注重上下联动,全市工会一体化推进。

  全市“一张网”推进。一是整合阵地资源,因地制宜,将依托阵地从工会的“爱心驿家”延伸至街道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蓝领公寓、网约车服务中心等,充分发挥各类阵地凝聚、吸纳、服务的最大效应。二是降低入会门槛,充分利用“数智群团”“杭工e家”APP等应用场景和平台,通过“群团集市”的“一键入群”功能,方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三是建章立制明规范,制定下发《杭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实施办法》《关于推广工会建在“爱心驿家”工作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三个有”和“五个一”建设要求,并通过培育典型,引领新业态联合工会规范发展。

  全市“一条链”服务。“以服务聚人心、以服务促建会”为工作原则,通过普惠服务聚人心,为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杭州市工会会员意外伤害及家财损失保障险,符合条件的办理职工医疗互助等,并享受免费乘坐地铁公交、“杭工学堂”等“杭工e家”APP认证会员的各类普惠服务。通过定向服务暖人心,推出“躺椅行动”,向快递员赠送躺椅,组织开展疗休养、免费健康体检、趣味运动会等,让他们感受工会“家”的温暖;举办“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专项法律咨询,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通过提质服务稳人心,为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技能竞赛等,并明确劳模工匠的评选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斜。


 成果分享

  在不久前的第六届“杭州工匠”认定发布会上,来自浙江申通快递有限公司的蒋教芳站在舞台中央,接受鲜花与掌声。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站在聚光灯之下,在杭州已不是新鲜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建在“爱心驿家”上的新业态工会,不仅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家”可归,更在“家”的支持下,逐渐实现体面劳动、更好发展。

  如今,“家”的数量不断增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新业态联合工会69家,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5435人为会员。

  “家”的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在保留“爱心驿家”等工会服务阵地原有功能基础上,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现实需求,增设网约车专用爱心泊位、咖啡吧、躺椅等设施。同时,不断提升数智赋能,持续深化“互联网+”工会服务,工会服务项目上线率达到90%以上,让忙碌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家点点手机,便可获得各项服务。

  “家”的职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为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水平,帮助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再就业,杭州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网约配送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竞赛,发放高技能人才补贴123万余元;举办就业培训18场,覆盖4117人次,并提供就业服务42场。为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共有4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杭州工匠”或“杭州工匠”提名奖。

  从建“家”到赢得信赖和拥护,这背后是杭州市总工会“以职工群众为中心”理念的具体实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沈佳慧   责任编辑:沈佳慧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