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城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就劳动关系有关事项进行集体协商和签订、履行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集体协商,是指劳动者一方与用人单位就签订集体合同有关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的活动。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 当加强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集体协商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集体协商和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依法组织、指导、监督基层工会进行集体协商和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集体协商
第七条 集体协商的任何一方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另一方不得拒绝,并应当在收到书面要求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商定集体协商时间。
第八条 已经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一方要求集体协商的,由工会代表劳动者一方向用人单位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用人单位要求集体协商的,向本单位工会提出集体协商要求。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一方要求集体协商的,由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指导劳动者一方推举协商代表,向用人单位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用人单位要求集体协商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者直接提出,也可以向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提出。
第九条 县级以下行业集聚或者小 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行业工会或者区城工会代表劳动者一方,行业协会、商会或者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等企业代表组织代表用人单位一方,任何一方均可以向另一方提出进行行业性成者区城性集体协商的要求。
第十六条 集体协商主要采取协商会议的形式。集体协商会议召集人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担任。
第十七条 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协商未达成一致的,经劳动者一方同意,可以中止协商,并商定下次协商的时间、地点等内容。
第三章 综合性、专项集体合同
第十八条 集体协商双方应当就下列多项或者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或者专项集体合同:
(一)劳动报酬;
(二)工作时间;
(三)休息休假;
(四)社会保险与福利;
(五)劳动安全与卫生;
(六)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以及残疾职工的保护;
(七)职业技能培训;
(八)劳动合同管理;
(九)劳动纪律和职工奖惩;
(十)裁员;
(十一)集体合同期限;
(十二)变更、解除与终止集体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十三)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
(十四)违约责任;
(十五)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专项集体合同与综合性集体合同不一致的,以专项集体合同为准。
第十九条 集体协商双方应 当每年就职工年度工资水平、年度工资调整办法和年度工资总收入等事项进行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定额与计件单价;
(二)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和最低工资;
(三)各个岗位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四)工资支付办法;
(五)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
(六)工资调整办法;
(七)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
(八)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資支付办法;
(九)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第二十条 一个工资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劳动者一方可以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与用人单位进行集体协商:
(一)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提商的;
(二)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
第二十一条 集体协商双方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享集体合同的,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
(二)劳动安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
(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劳保用品发放标准;
(五)定期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体检;
(六)职业病危害防护;
(七)劳动安全卫生培训;
(八)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经费;
(九)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集体协商双方 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女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三)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四)女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
(五)女职工计划生育方面的待遇;
(六)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