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浙江工会这五年”(四) 凝心聚力,勇担使命当先锋

发布日期:2023-07-24 11:14:33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阅读量: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为深化产改发出了“动员令”。在过去五年的1800多个日夜中,浙江上下同欲,凝心聚力,勇担使命当先锋,全面落实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项产改任务,以赶考姿态奋笔作答,交出了产改的“浙江答卷”,涌现出以“时代楷模”钱海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产业工人,在全国产改工作评价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凝聚共识,坚定先行先试理念

  产改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什么改?怎么改?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标?要回答这一系列关键性问题,首先要凝聚共识。过去五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省上下把推进产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总工会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等25个相关成员单位合力在关键处“落好子”。

  2021年,浙江被列为非公企业产改全国试点领命出征。在推动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命题下,这道为全国非公企业产改探路先行的考题,传递的是党和国家对浙江工作的高度信任。浙江也始终以“先行务求先成,试点造就示范”的决心要求自己,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非公产改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多次指示批示,省产改协调小组第一时间印发《浙江深化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推进非公企业产改的总体要求、试点目标、工作内容,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责任状”,全省层面先后制定出台了50多个政策文件,形成了3747家试点单位先行示范、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培育选树产改“十大样板”“十大案例”、总结推广200余项改革经验等实践,全省上下树立了放眼“一盘棋”的全局观、布局“关键棋”的效率观、下好“先行棋”的创新观,引领改革一步步向纵深挺进。

  五年来,在深化产改的实践中,浙江始终坚持系统思维,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中心大局,紧紧围绕三个“一号工程”谋篇布局,进一步巩固产业工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引领产业工人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作为产改的牵头部门,省总工会以助力共同富裕、深化产改试点为导向,推动打造“四型”社会,不断丰富产改内涵,创新产改载体。这一系列思路和举措,使产改工作与全省中心大局贴合得更到位、与产业工人成长发展联系得更紧密,推动浙江的改革步伐越走越坚定。

  完善体系,落实产改机制保障

  如果说在探路先行理念上凝聚共识是启动改革征程的一个前提,那么要想进一步谋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取得破题的最优解,构筑起产改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就是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的一块基石。

  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推进产改深入人心,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改革的内生性,推动改革目标群体对于改革行为达成高度认可。近年来,一些产业工人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经济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偏窄、权益保障不足等诸多困境。越是有困难,才越要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过去五年来,省产改协调小组始终牢固树立以职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能否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通过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扫除障碍,加快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开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为提升经济待遇,省总工会研究制定了《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参考指导文本,把技术工人的技能和贡献作为工资收入合理增长的主要依据,真正建立起“技高者多得”这一薪酬激励的鲜明导向;为提高社会地位,省委组织部持续深化“三培养两推荐”,推动发展党员进一步向产业工人、非公企业等倾斜,进而稳步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为拓宽发展通道,省人社厅协同省总工会、团省委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激励职工群众走技能成才之路;为加强权益保障,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工商联和省企业家协会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只有不断构建系统完备、运行有效、务实创新的制度体系,才能攻克方寸落实之难,为改革注入持久的“生命力”。五年来,浙江不断在产改工作中强基础、补弱项,省产改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推进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镇街(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工作标准(试行)》,通过充分激发镇街(园区)工作的首创精神,进一步发挥好全省镇街(园区)在非公产改工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将政策举措落地到“最后一公里”上。五年来,浙江也在产改工作中持续优化务实创新机制,不断增优势、添活力,如针对全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迅速的实际,把做好新业态工会工作纳入产改内容一同部署、推进;又如通过数字赋能不断提高产改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着力构建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产业工人作用发挥、素质提升、权益维护的新机制,创新开发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群英荟”“群帮惠”和新业态劳动者家园等重大应用场景,促进产改工作线上线下融合。

  推动实践, 打造创新深化样板

  五年来,浙江不断强化企业产改主体责任和职工主体意识,努力引导企业为全国产改尤其是非公产改提供“浙江方案”“浙江样板”。今年4月,非公产改暨“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在浙江召开。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我省非公产改十大样板企业在会议上发布了职工成长报告,展示了我省非公企业在产改工作中的创造性探索、变革性实践、标志性成果。

  在这些实践中,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红领青工”成长平台,将党组织建设直接延伸到车间、到项目、到生产流水线,为企业发展提供红色动能;精工钢构集团有限公司将职工思政教育融入到“班前会”,持续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共同富裕计划行动纲领》,深入实施“元动力工程”,造就一支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工人队伍;传化集团积极构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行以“共识、共担、共创、共享”为核心的组织体系;舜宇集团坚持制度先行,深化产权改革,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和利益;贝发集团致力于强机制建通道,架起职工发展“立交桥”,不断优化职工评价机制和晋升体系;华峰集团创新推行“八级”技工制,规定一线产业工人凭技能提待遇,最高年收入可达100万元;新凤鸣集团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六凤”培育计划,配套提供相对应的“人才成长包”,形成职工职业发展动态机制;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优化产业工人“职业生涯”通道,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银轮商学院”,不断完善企业培训体系、职工成长体系……

  新征程、新目标,全省各级工会定不负嘱托、不辱使命,按照“走前列、当先锋、作示范”的自我要求,以更加创新的思路举措、更加务实的方法路径,更大力度推进产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以产改夯实执政之基、厚积发展之势、汇聚创新之智、走好共富之路,推动产业工人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