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女教师范群带学生秋游
新时代的女职工,是浙江最靓丽的风景!
在我省近900万女职工中,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女工,她们将满腔热忱倾注在工作岗位上;有埋头于科技前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她们把花样年华燃烧在发展高新技术的道路上;有深耕于传统手艺的浙江工匠,她们推陈出新,为传统技艺注入新鲜血液……
她们,是风雨彩虹中的铿锵玫瑰;她们,奏响了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爱岗敬业的平凡者
在过去的5年里,我省女性职工人数增长了约30万人,占总职工人数的比例始终稳定在40%以上。她们是平凡的团体,在平凡的岗位中兢兢业业,甘于奉献。
医者仁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金静芬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全国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共产党员,也是人们心中的“灾难救护天使”,地震、车祸、火灾、塌方、传染病……哪里有灾难,哪里就能找到金静芬的身影。她用30多年的敬业奉献,抒写着白衣天使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师者爱心。海岛女教师范群是嵊泗县初级中学语文老师,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她曾谢绝了大城市许多学校的邀请,坚守在艰苦的偏远海岛。“我的生命因为学生才变得精彩。”28年的教育生涯,范群对学生如子女,视事业如生命,是渔家子弟最信赖的好老师。
她们还有着勇敢之心。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女子高空作业班的日常工作如同“高空走钢丝”般危险,可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心严谨完成工作任务,用不畏艰苦的精神创造了铁塔银线上的神话。
深耕科研领域的巾帼之星
在近900万的女职工队伍里,有一群人以创新为动力,以科研为己任,深耕于科技领域,她们用女性的细腻和坚韧,在科学园地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杨会娥就是科研前线的众多巾帼之星之一,现任中化集团下属中化蓝天浙江化工研究院氟碳化学品研发和技术中心主任。20多年来,杨会娥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领得了潮流,始终在一线从事氟化工科技创新工作,带领团队开发了HFC-134a、HFC-125等4种ODS替代品生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利润超过20亿元作出了贡献。
来自湖州的施文美和杨会娥一样在一线科研岗位上奔波20余年,从一个一线嵌线女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她创造的10多个科研成果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火炬项目、国际合作专项和省市科技重大专项。施文美把自己的青春才华贡献给了电机研发事业,只因“我对它有感情”。
产业转型升级的“拓荒牛”
去年,省总工会选树了100名浙江工匠,其中10位是女工匠,她们扎根在传统手艺变革的历史洪流中,孜孜不倦地推动工艺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拓荒牛”。
张雪贞就是10位女工匠之一。从业20年,从车间普通酸洗工做起,张雪贞研发30余项工艺创新产品,把管芯酸洗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企业产量增长6倍以上,年同等产量减少用酸量40%,年节约用水6500多吨,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推进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如今,张雪贞调职到浙江贝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又进行了滑轮片轴、超级链接球等产品工艺的改进,使公司效益最大化。
“创新的阵地就是岗位,创新的出发点就是发现并改进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另一位“拓荒牛”黄金娟说道。她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女性工人,实现了电能表检定从人工向智能化作业的变革,人们称她为智能计量检定领域的开拓者。作为黄金娟劳模工作室的领衔人,她带领成员们不断围绕计量检定做新技术创新尝试,持之以恒、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