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温州市瓯海区总工会将AI技术与职工宣教深度融合,在精准需求、提升参与、扩大应用等方面持续突破,为时代特色思政引领提供新范式。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瓯海区总工会通过依托数安港企业联合工会,挂牌成立“职工思政教育AI基地”,探索深度融合AI产业特点,构建起智能化职工思政引领服务体系,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引领新模式,为新时代职工思想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一是智能挖掘需求,提升宣教工作精准化水平。
1.需求感知:AI精准捕捉职工“痛点”。
瓯海区总工会联合数安港入驻企业开发“AI工会助手”小程序,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实时分析职工提交的诉求文本。例如,程序员群体高频提及“加班压力”“文体活动匮乏”“时间碎片化”等关键词,系统自动归类为“健康管理类”或“文化需求类”需求,服务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60%以上。上级工会可联动园区联合工会推出“工间补给站”和“班前十分钟”等职工工间碎片时间可操作可享受的服务型项目。
2.精准服务:数据驱动资源动态匹配。
通过大数据分析职工参与活动的行为轨迹,AI算法构建用户画像,实现“千人千面”服务推荐。例如,根据数据显示,短视频类思政内容点击率是图文形式的3.2倍,工会据此将短视频制作占比从30%提升至70%,并配套引入线上培训讲解,使职工学习时长平均延长2.3分钟(媒体平台数据监测)。
3.闭环优化:智能系统迭代服务效能。
通过部署AI客服“瓯小工”,对五一系列活动启动满意度调查,系统自动生成服务满意度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导向,精准为职工提供普惠性和个性化宣教服务,持续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
二是创新参与形式,打造思政教育沉浸式体验。
针对当前新业态职工比例不断提升,特别是互联网科技企业“90后”“00后”年轻职工居多,“说教式”思政教育接受度逐步降低现象,瓯海区总工会大力承办温州市职工思政歌曲AI创作大赛,激励职工参与思政宣教作品创作交流,有效利用温州本土开发的“乐盒AI智能”等AI歌曲创作平台,引导职工将红色文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音乐作品,利用AI自动生成歌词、旋律技术,辅助歌曲创作。同时,通过文生视频等AI手段,将职工创作的思政歌曲,由专业团队包装打磨成完整视频作品,在全网发布,将作品打造成为职工晨会、团建的“必播曲目”。
自大赛启动以来,吸引全市300余名职工参与,青年参赛者占比达81.8%。187首由AI辅助创作的职工作品入围决赛,作品《山河记得》、《我宣誓》、《白衣执甲》等TOP10爆款歌曲在中国数据安全发展大会现场成功展播,受到工人日报、新华网、温州电视台、温度新闻、掌上瓯海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三是立足科技支撑,丰富思政产品多场景应用。
加快实施“职工文艺数字化”工程,在数安港挂牌成立“职工AI思政教育基地”,探索开发“瓯越劳模”数字版权存证平台、数字文艺工匠联盟等数字文创作品,引导互联网企业职工积极投身思政产品技术开发和内容创作。建立职工视听思政文创作品数据库,以数据库作品为依托,结合“班前十分钟”“职工流动讲堂”等载体活用思政文创作品开展思想教育,实现“影响一群、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以数字技术扩宽思政传播路径,在数安港推出“五一咖啡”服务项目,工会会员5.1元享受品牌咖啡,并可通过扫码杯身AR二维码开展“思政知识竞答”,通过互动答题解锁各类奖品。活动期间日均参与人次超1000,职工思政知识测试平均分提升37%,有效提升职工思政知识水平。
(二)工作成效。
一是实现以服务促入会的有效转化。利用AI有效捕捉职工“痛点”,为工会工作部署提供了数据支撑。以精准画像迭代优化服务,提升工会工作效能,吸引职工主动加入工会。自数安港联合工会4月份成立至今,入驻的621家企业工会组建率从15%跃升至56%,吸收新入会职工1358人,职工满意度调查达94.6%。
二是激活思政教育年轻态密码。打造“AI+沉浸式体验”的思政教育新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跨界融合,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更年轻化,有效提升职工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
三是扩大思政教育工作覆盖面。构建“内容共创—资源整合—广泛应用”完整链条,实现工会思想引领工作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有效转化。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多场景、多路径思政教育传播,强化宣教工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