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针对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中遇到的技术升级缓慢、核心技术攻关难、工艺创新乏力等突出问题,椒江区总工会大力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以“聚力技能特长”为抓手,增强了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的辐射带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培训提素能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不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聚力“队伍+平台”,整合资源。做好“顶层设计”。组建椒江区“劳模工匠助企行”工作专班,印发《“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立足全区“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成立现代农业服务队、医药化工服务队、综合制造服务队、法律维权服务队、便民利民服务队、培训赋能服务队等6支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形成劳模工匠普遍参与助企服务工作格局;打造“服务平台”。利用椒江区总工会“工富会享”平台,开发“劳模工匠助企行”板块,建立并完善劳模工匠人才资源数据库和技术难题需求征集机制,形成由工会搭桥,企业点菜、劳模工匠做菜、工会传菜的服务流程;推进“保障体系”。强化助企资金保障,规范设立固定场所和配套设施,做到有目标、有方案、有课题、有核验。强化时间精力保障,实行“1+X”模式,即助企服务固定时间与因需投入相结合;强化劳模工匠助企激励机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创新成果以及取得优异成绩的劳模工匠和团队成员优先纳入评先评优范围。
二是聚焦“短板+长板”,优化生产。消除“技术短板”。组织百名劳模、工匠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涵盖机械加工、机械维修、焊接钣金等领域,通过集思广益、攻关研讨、现场实践,优化多处现场流程,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让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成为企业研发升级的“加油站”。如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建国为核心的综合制造服务队为台州佳雄机械公司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指导工艺工装改进,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合格率从80%提升至99%,创造100多万利润;提升“研发长板”。打造优化生产的“智囊团”,精准布局“合作推广”,组织骨干企业劳模工匠深入中小微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在质量预防、质量控制、质量改善方面加强策划,推动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例如以全国劳模徐肖杰为核心医药化工服务队深入金沣化工生产车间实地考察,现场解答5个技术解决方案和5个染菌问题的工艺改进思路,并帮助企业拓展上下游合作链4家。
三是聚势“联盟+培训”,储备人才。成立联盟。根据劳模工匠不同研究领域特长,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计划”,把技术创新人才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积极培育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潘建国、李创、林晓晓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与信质集团梁军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联盟”,进一步促进交流合作;开展培训。立足企业需求,以椒江工匠学院为核心,10家企业分院为主力,以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为孵化平台,选拔优秀讲师进入“工匠学院”,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的培育体系。开展“椒匠360课堂”教学,与4家上市公司合作,共培训职工4500余人;名师带徒。通过签订“师徒传帮带”协议,帮助技能尚未达标、新进入职、转岗等职工完成定期目标化培养。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工匠阮玲斐以“培、练、传、帮、带”为理念,进行 “理论+实操”缝纫机装配技能教学,培养更多的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