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选树培育推广先进典型标杆工作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劳模工匠培育模式 助力职工成长

发布日期:2025-10-11 15:11:04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亚龙集团立足山区海岛县高端人才匮乏的痛点,创新构建“产教共育、竞赛赋能”培育模式,统筹优化晋升、赛训、服务,有效激发劳模工匠创新创造活力,带动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与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培育多名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二、针对问题

高端人才引进难:企业地处山区海岛县,区位吸引力不足,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与领军人才。

职工技能提升慢:传统培训方式效果有限,职工技能提升速度跟不上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需求。

创新活力激发难:基层职工创新潜能挖掘不足,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机制不够完善。

案例情况

(一)机制保障畅通职工成长通道。

实行“新八级工”制度:出台《“新八级”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涵盖从学徒工到首席技师的八级晋升通道,通过公司自主认定的初级工到高级技师每月分别给予100元、150元、300元、450550元津贴,特级技师及以上待遇采取一事一议,首席、特级技师可享受正高级职称待遇,目前已有两名工匠人才享受特级技师待遇。

创新234”职工晋升体系:建立“技术+管理”双通道晋升机制,设置“工程师+技师+讲师”三师成长等级,职工可自主选择在制造、工程、培训、营销四个岗位轮岗。配套建立岗位职务评定考核大纲,每年开展一次职工职务评定工作,已有232名职工获得职务、等级晋升。

加强岗位工种标准建设:建立工种教材、课件、视频、软件库,积极承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计划》,5名劳模工匠承担和参与“电力电气设备安装工”等4个工种标准制定,积极参与浙江题库开发工作,承担“机床装调维修工”等3个工种题库开发工作。

(二)赛训结合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整合自主评价、行业企业认证证书等职业资格认证,开展职业认定21期,认定职工578人,其中新工种认定近300人。

建立阶梯式竞赛体系:从“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企业班组竞赛到服务保障国家级技能大赛,构建“班组—企业—行业—全国”四级竞技网络。创新赛训融合模式,每场竞赛配套专项培训,由劳模工匠领衔开发“理论+实操+创新”课程模块。公司职工有2获得第六届全国数控大赛一等奖、2人获得浙江省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6人获得浙江金蓝领。

(三五小”创新激发职工创效活力。

搭建创新平台:连续14年举办职工创新大赛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每年获奖70余人,分别给予特等、一、二、三等奖,奖励5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龙茂辉主导研发的YL-H9系列面向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装备,成为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竞赛设备唯一供应商,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全系列技术支持。

发挥工作室效能:在关键车间设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由劳模领衔技术攻关组,围绕产线实际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竞赛,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故障诊断竞赛改进设备设计,为企业节约成本500万元。

(四)技能服务构建共享共赢网络。

开展“蓝领先锋”助企行动:组建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为行业、企业提供免费技术诊断,2024年帮助企业、院校解决智能产线故障184

推动技能出海:构建“教材编写—人才教育—设备销售”的生态闭环,亚龙集团已在泰国、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共建10余所鲁班工坊,年培训国外技能人才300人次,带动海外销售超1亿元。

四、经验启示

制度创新是核心:“新八级工”薪酬体系和“双通道”晋升机制,显著提升了岗位吸引力。

赛训融合是关键:技能竞赛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效果不佳、技能提升慢的问题,实现“以赛代练、以赛促学”。

平台赋能是基础:“五小”创新机制激发了基层创造活力,促进了创新成果转化。

开放共享是方向:构建了技能人才价值实现的共享生态,放大了企业社会贡献与品牌影响力。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