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国网平阳县供电公司针对传统人才培育碎片化、服务效能提升乏力、劳模工匠示范作用不足等行业共性难题,首创“铸匠365”全周期培育体系,有效实现服务质量与人才培养双提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劳模工匠培育范式。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铸匠365”全周期培育体系,即构建“3个团队、6大行动、5项机制”闭环模式,通过组建技术攻坚、服务先锋、创新孵化3个团队,实施工匠育苗、助企纾困等6大专项行动,以5大机制保障落实,深度整合服务社会、技术创新、价值传播等多元功能,打造“三位一体”阳光服务生态体系。
一是打造“三个团队”,夯实阳光服务根基。由优秀主持、朗诵专业人才领衔的“宣讲团队”,汇聚政治素养高、表达能力强的劳模工匠与优秀员工,通过“五进”宣讲活动,以生动形式传递党的理论与电力安全知识,搭建起政策理论与基层实践的沟通桥梁;“技能团队”在“浙江工匠”“浙电工匠”引领下,依托“阳光服务技能大练兵”等常态化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发挥劳模工匠“传帮带”作用,为企业培育创新能手与高技能人才,同时面向社会电工开展专业培训,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全国劳模牵头的“公益团队”践行志愿精神,运用专业技能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扶弱帮困、生态保护等爱心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充分彰显企业担当。
二是实施“六大行动”,拓展阳光服务维度。在红色宣讲行动中,“阳光宣讲工作室”成员担任红色研学路线讲解员,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匠心守护 赓续非遗薪火”等13场活动,劳模工匠心得登《人民日报》头版,宣讲团队在省市级活动中屡获佳绩,厚植群众精神信仰;科普宣传行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结合,与24所学校协同育人,联合多部门举办超200场宣教活动,科普基地与志愿服务项目均获评省市级荣誉;助企疏困行动中,义务培训200余名社会电工,开展582场企业技术指导,节省134万元用电成本,打造的一鸣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使企业能耗降24%,获政府高度肯定。此外,助推共富行动建成多个电气化村与便民服务示范点,保障新能源项目并网;光明守护行动惠及5000余名特殊群体,建设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获评省“最美驿站”;绿电方舟行动助力南麂岛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相关报道登上主流媒体。
三是创新“五项机制”,保障阳光服务长效。需求调研机制结合劳模工匠专长,精准摸排服务对象需求,确保服务有的放矢;专员负责机制为六大行动配备“项目专员”,由劳模技术骨干牵头,推动活动高效落地;问题跟踪机制通过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及时解决活动中的技术难题与服务诉求;效果评价机制运用积分制度量化考核服务时长、质量与贡献度,为激励提供科学依据;多方联动机制打破区域、行业壁垒,搭建跨领域服务联盟,拓展服务渠道,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五项机制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服务管理闭环,推动阳光服务行稳致远。
(二)工作成效。
一是赋能经济发展,电力支撑更强劲。劳模工匠团队引领全员岗位建功,2024年平阳电网供电容量增长4.84%,全社会最高负荷、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9.16%、8.13%,供电可靠率达99.9915%,户均停电时长降至0.74小时,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是践行社会责任,央企担当更彰显。劳模工匠团队以专业优势开展电力服务与公益活动,营造向上向善氛围。公司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下属单位文明单位全覆盖,12人次获评市县“好人”,充分彰显责任央企形象。
三是强化人才培育,队伍建设更坚实。近年来培育全国劳模1名、省级劳模2名,各级工匠10名、技术能手6名、高技能人才428名,刘洪儒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市级称号,为企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四是激发创新活力,成果转化更亮眼。累计获授权专利10项、发表核心论文8篇,6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揽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重磅荣誉,实现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零突破,创新实力全面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