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杭州市总工会针对初任工会干部工会历史不了解、业务不熟悉、感情不深厚等,着眼“忠诚担当、身份认同、业务实训”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形成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为让初任工会干部更好地融入到工会大家庭,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素养,成为工会干部队伍中重要的新生力量,杭州市总工会将初任工会干部培训纳入工会干部培训主体班次,通过为市总机关、产业工会、事业单位的新入职工会干部上好从业第一课,厚植浓厚工会情。
一是将初任工会干部纳入“大思政课”教育重点群体,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始终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年轻干部立身之本,开设“中国工会大思政课”初任工会干部专题班,系统解读工会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用好自有阵地“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打造党史、工运史教育现场课,邀请劳模工匠以身边人、身边事深刻诠释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沉浸式、互动化、实战化的教学方式,打造理论学习、实景教学、服务参访、分组交流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引领学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建立“联席授课”机制,组成最强讲师团队。为解决初任工会干部快速熟悉工会业务和适应岗位问题,杭州市总工会建立了“处长联席授课”机制,由市总工会11个业务部室主要负责人专题授课,结合部门重点工作和特色亮点,涵盖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权益维护、基层服务等工会核心业务,为学员全景式展现工会工作图谱。建立“传帮带”精神传承体系,邀请有30年工会工作的一级调研员以“过来人”视角,围绕“学什么、向谁学、怎么学”三个维度,着重强调工会方法论,分享“当好工会干部谈心得体会”,生动诠释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基本职责。
三是实施实战应用双考机制,夯实干部专业功底。对标“岗位职责”和“服务需求”,科学设置学习前摸底考和学习后结业考的“双考”机制,以考题为纽带串联培训全周期,以实战化场景快速提升学员岗位适配性。摸底考以工会专业知识笔试为重点,引导学员加强业务储备,夯实理论基础。结业考以实操案例现场答辩为重点,突出“考题即工作场景”,围绕建会入会、职工维权、民主管理、数智化建设等典型案例进行深度答辩,帮助学员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实战能力。通过双考机制实现“以考促学”,构建“学—考—用”闭环,既识别短板开展针对培训,又精准定位确保学用结合,借助实战化考核倒逼知识内化。
四是接轨新锐产业发展趋势,拓宽干部工作视野。积极推动初任工会干部培训与杭州产业发展战略紧密衔接。培训内容紧密围绕杭州市着力打造的五大产业生态圈——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主导产业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科学设置现场教学和专业辅导环节,帮助学员跳出学科专业限制,通过零距离接触创新实践,深刻感知新锐技术的迭代脉动、创新产业的突破路径以及科学发展的底层逻辑,帮助学员能够以更前瞻的思维、更专业的视角去思考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切入点,提出工会工作不断深化转型、优化服务的可行路径,助推工会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
五是科学运用权威教辅材料,完善教培支撑体系。积极吸收《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工会会员手册》等权威文献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引,组织工会业务资深专家编纂集理论性、指导性、实操性于一体的《杭州市总工会干部应知应会读本》,精心制作11个业务部室业务视频课程,为学员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导学习资料。同时,建立初任工会干部教辅资料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内容与时俱进。依托杭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培训平台,积极将教辅资料纵向延伸与横向覆盖,主动辐射至各区、县(市)总工会干部、工会工作者培训班,吸收相关教培成果用于初任工会干部培训,通过市、县两级教培工作融合来推动工作融合互促。
(二)工作成效。
一是身份认同深度强化。工会干部对“工会人”身份认同感提升,充分认识工会组织的重要地位与工会工作的重大意义,以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投身工会事业,服务初心更加坚定。
二是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通过专题授课、实践教学、分组研讨等方式,工会干部系统掌握工会业务知识,服务职工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填补了包括机关部门、产业工会和事业单位初任工会干部在工会系统的专题教育培训空白。同时,编篡的《杭州市总工会干部应知应会读本》和录制的课程可供更多初任工会干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