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涉工法律规定执行监督专项行动

宁波市镇海区总工会打造“三个一” 深化“商调裁诉执督”机制 筑牢劳动者坚实后盾

发布日期:2025-04-23 14:28:47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针对劳动者维权中常存在的维权渠道不畅通,矛盾调解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等情况,宁波市镇海区总工会创设“商调裁诉执督”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劳动者队伍风险排查预警报告工作制度,设立新业态法律援助联络点,发布了全省首部区级工会劳动争议白皮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级新时代劳动领域“枫桥经验”。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夯实劳动争议化解基础。横向到边,整合工会、人社、法院、检察院、社会治理中心等部门力量,以镇海区社会治理中心为平台,聚焦劳动预警与劳动争议化解,形成“商调裁诉执督”劳动争议多元一体化解机制。2024与区检察院联合制定《关于建立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市首家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检调中心,协同办理小微放射诊疗机构、危货运输司机、女职工两癌筛查等多领域劳动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纵向深化,建立“区、镇街、基层”三级贯通职工诉求分类体系,咨询、求助等能够即问即答的诉求,在基层点位和线上平台随时解决;投诉举报等须协调处置的诉求,流转至点位所在的镇街工会协调解决;重大劳资纠纷、群体事件由区总工会及时介入,保证维权诉求闭环解决,进一步凝聚劳动者权益保障合力。

二是提升劳动争议化解质效。设立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监测点,及时掌握劳动关系领域动态,在矛盾激化前提前介入。通过分层精细管理、“点单式”巡回指导、选树培育示范点等举措,指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制度加强职企沟通,将劳动矛盾发现解决在源头。目前,已在43家企业建立纠纷预防监测点,与区人社局、区社会治理中心共同召开联合会商,及时研判避免2起建筑工地集体欠薪事件发酵。建成市区级集体协商示范点57家。

三是丰富劳动争议化解路径。制定普法课程和法律服务的定制“菜单”,供企业职工进行选择。注重用人侧需求,针对企业经营风险和涉法涉诉问题开展劳动用工和其他专项法治体检工作,实现法律服务向需求导向转变。强化数智平台建设,拓展线上维权、普法路径,开通“镇海工会”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通道,为职工提供及时快捷的法律服务。广泛应用AI技术研发工会劳动争议法律服务自助一体机,设置律师视频解答、法律机器人问答、法律文书模板下载、办事指南等 14项功能,先后为万余名职工提供个性服务。

四是强化新业态劳动群体保障。设立区级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在5·1”户外劳动者驿站内设立“小蜜蜂”法援联络点,针对性设立快递小哥之家、货运司机之家等站点,由工会法律服务专员按需流动轮值,覆盖基层服务站点16家。举办“尊法守法促和谐”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面向新业态劳动者开展专场普法,组织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入企行动100余场次,惠及职工8000人次。开设“阳明心坊”心理服务站,帮助职工排解压力,从心理疏导角度强化劳动争议协商,2024年以来服务3500余人次。

(二)工作成效

一是纠纷诉前化解率显著提升。近三年,镇海区劳动争议诉前化解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0%左右。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平均办理周期缩短38%,极大提高了解纷效率。

二是工会法律服务影响力显著增强。发布了全省首部区级工会劳动争议白皮书,维权经验在全省推广。劳动纠纷化解响应率达100%,职工们对工会劳动纠纷调解的信赖显著增加。

三是职工的安全感显著上升。通过对重点行业监管与介入,工会法律服务的途径增加和范围扩大,行业劳动纠纷数量明显下降,劳动环境显著提升。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