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劳动关系和用工方式不断涌现,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也逐渐增多。诸暨市总工会打破地理限制,延伸服务触角,构建上下贯通的职工法律服务网络,打造“一站式”“一体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推动“预、商、调、裁、诉、援、执”一案通办。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构建职工法律服务“一张网”。以县级职工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打造覆盖各镇乡街道、产业园区、社区(楼宇)等阵地的职工法律服务网络,县级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归集相关劳动争议案件,为职工精准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并视情况对接人社、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及相关镇乡街道总工会、行业工会协同调处;由镇乡街道、产业园区、社区(楼宇)等站点受理的劳动争议,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报送至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协同开展争议调处工作。
二是整合优势资源,充实职工权益保障“工具箱”。进一步完善“工会+”立体化服务模式,联合人社、检察院、法院、司法等职能部门,建立职工权益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多部门协作“无缝对接”。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助推剂”作用,积极搭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全市6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针对性指导、提供全周期服务,依托社会组织群众性、公益性、专业性优势,不断提升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水平。发挥劳模工匠、村干部、乡贤等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调解、入企普法调解等形式,科学运用“背对背”调解与“面对面”沟通相结合的调解方法,常态化开展劳动争议调处。
三是依托数智平台,推动职工维权机制“再升级”。依托浙江“解纷码”系统、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工会服务职工法务云”、“12351热线网络端”等平台系统,实现线上线下数据融合贯通。大力推进“共享法庭”、仲裁派出庭建设,推动仲裁派出庭、“共享法庭”入驻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浙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平台在线调解、仲裁等功能与“共享法庭2.0”系统在线申请诉讼、在线庭审、实时连线等作用,打破地理空间限制,把职工维权服务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村庄、每个企业。
(二)工作成效
一是职工法律服务网络持续扩面。将工会参与劳动争议综合预防化解机制纳入诸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年规划(2024-2028年),依托镇乡街道、园区、社区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劳动关系直报点阵地优势,推进打造覆盖全市的职工法律服务网络,开展劳动争议“一站式”调处服务。截至目前,已在全市53个劳动关系信息直报点设置职工法律服务站,为职工提供便捷、普惠、专业的法律服务。
二是职工维权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加强与人社、检察院、法院、司法等部门对接协作,并面向全市公开招募职工法律服务“工益伙伴”,形成职工维权工作合力,职工权益保障相关联动配合机制运行进一步顺畅。今年3月,诸暨市总工会已与检察院、人社局共同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联合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
三是职工维权社会效益提高。在全市范围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已签订包含能级工资内容的集体合同500余份。今年以来,已开展“尊法守法·携手逐梦”公益法律服务、招聘会普法宣传等活动近20场次,调解劳动争议职工权益案件102件,帮助劳动者追讨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共计50余万元,主动联系我会寻求帮助的职工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