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针对元旦春节“两节”送温暖工作长期存在的内容同质化、群体单一性、工作模式化的问题,宁波市总工会通过体系化拓展服务内容、精准化定位慰问群体、创新化赋能工作运行,提升送温暖工作“含新量”“含数量”“含金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送温暖+”工作立体化格局。
二、案例介绍
(一)主要内容
一是集成发力,唱响改善民生“主题曲”。延伸送温暖行动的时代内涵,打造“送温暖+思想政治引领”“送温暖+提高生活品质”“送温暖+调查研究”立体格局。通过大思政”凝心铸魂,组织职工摄影作品展,征集“温暖在身边”短文,用艺术全方位弘扬“三个精神”。通过“大服务”普惠职工,“两节”期间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发放“惠满春运”食品福袋,组织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工惠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演出、流动体检车进企业、“特殊年夜饭”等各类暖心服务活动。通过“大走访”把脉基层,深入基层走访“两节”期间连续生产、施工和运行保障的单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职工工作生活状况,排查欠薪线索,督促企业筑牢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防线,对群众性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并整改根治。
二是靶向发力,谱写分类慰问“暖心曲”。立足关心关爱重点群体,精准定位目标对象,建立健全分类慰问任务细则。聚焦困难群体,全面走访建档困难职工、困难劳模群体,通过发放慰问金(物)、开展医疗救助、实施就业援助、对接政府部门惠民政策等途径,努力做到“一个不少”送温暖到人。关注特殊群体,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货车司机、环卫工人、凉山在甬务工人员4类代表性群体开展多形式走访慰问,依托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服务阵地,组织送培训、做美食、赠春联、义剪义诊、文艺汇演等迎新春活动。激励先进群体,市总领导分6组带队赴全市各地向辛勤工作的劳模工匠们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市县两级通过实地走访、发放春节慰问金等形式慰问各级劳模工匠。
三是创新发力,弹好载体迭代“协奏曲”。围绕数据驱动、融媒联动、需求牵动,优化服务路径,提升“送温暖”工作实绩实效。打造数智化赋能,依托“甬工惠”平台,建立“普惠、商惠、特惠”服务体系,设置职工权益、文化、成长、福利、健康五大板块,回应职工高频需求。依托实名制数据库,整合人员、组织、单位、阵地四维数据,精准画像新就业群体等会员,推出爱“新”餐、换电立减等行业专属优惠。实现多元化宣传。深化守护“城市超人”季节服务主题,联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传播,营造共同关爱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劳动者受益”的长效关爱机制。构建全链化闭环。构建“送温暖”工作需求排摸、服务推送、反馈评价、改进评估全过程闭环,线上线下依托服务窗口、热线电话、“甬工惠”意见反馈模块和“工情通”等畅通职工诉求反映渠道,通过分类梳理、研判处置、服务优化、效果验证、问题销号5个环节实现诉求回应和落实。
(二)工作成效
一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构建集走访慰问、维权帮扶、文旅体育、健康体检、春运出行于一体的服务矩阵,组织各类暖心服务活动约2100场,筹集款物2000万元,走访企业1700余家,慰问各类职工超100万人次。
二是服务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困难职工解困服务惠及1.6万余人次;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货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开展迎新春活动162场次;慰问各级劳模工匠3000余名。以群体的精准性高质量推动送温暖工作质效提升。
三是服务新成效进一步呈现。利用“甬工惠”平台,派发文旅体育普惠优享新春券包200万元,爱“新”餐餐饮补贴近100万元,平台实名认证用户超140万人。推出“守护城市超人——温暖加倍行动” 系列短视频19个、原创报道35篇,“新华社”“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工人日报》等媒体转载超1380次,全网阅读量近1亿人次,吸引800余家爱心企业、1万余名爱心志愿者、206个工会驿站参与爱心接力。用新方式、新产品、新宣传破圈打造两节送温暖工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