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县(市、区)级工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手段不多、力量不强等问题,宁波市海曙区总工会坚持多跨协同、数智赋能、社会参与,切实筑牢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底线。
(一)主要内容
一是坚守政治定位,谋深机制设计。牢固树立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作为政治责任意识,联合区委政法委印发《联动工作机制指导意见》,有效形成党委统筹领导、专业机关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力量参与的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新格局。围绕“三失一偏”等重点群体,聚焦行动性、苗头性、内幕性等信息实行“重点通报+常态报送”制度,落实落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综合施策。深化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风险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完善《海曙区工会劳资纠纷预警和处置实施办法(试行)》《宁波市海曙区加强劳动争议调裁诉对接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运用“12351热线”“工情通”“片区通”等平台,打通工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智能化管理网络,实现全区基层工会“组织一屏掌控、团队一呼就应、诉求一网感知、服务一键触达”。依托建立在全区商圈街口、村企(社区)户外劳动者驿站、“工创家”、工会片区共享服务站等区工会阵地作为了解、倾听职工的窗口,靠近贴近走进职工,统一归集职工诉求,按照诉求感知、分级流转、分类处置、闭环办结四步骤,以“全方位问事、零距离说事、集约型办事”原则,助力“诉求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2024年,海曙某片区累计处理各类案件300余件,服务辖区一线职工5000余人次。为某餐饮企业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员工追回拖欠工资近50万元。
三是坚实协同基础,夯实安全底座。通过开展“曙色工惠”错峰就餐、小哥“路上急救侠”培训等项目服务,激发新就业群体“新动能”。依托“工会引领、社工协同、职工参与、义工奉献”四工联动机制,积极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探索在海曙合一生活园区建立区级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实现企业园区矛盾“一站式”调处。浙江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集体协商制定差异化的能级工资标准,构建五星十五级的能级工资体系。
(二)工作成效
一是联动机制更加健全。牵头12家区级部门、17家镇(乡)街道,以联动工作机制为核心,以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动处置、督促评价等四项举措为抓手,借助N方资源力量形成信息互通、协同互动的“1+4+N”运行模式,确保跨部门机制运行有效。
二是处置成效更加显著。完善“监督-研判-预警-处置-反馈”各环节,建强劳动关系区四级预警处置网络、规范全区19家调处工作室、深化“调裁诉”衔接,强化劳动争议“一站式”处理实效。2024年,成立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1096家,发送法律监督提示函21份,协同处置涉劳动关系类信息1600余条,处置率达100%,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4441.58万元。
三是防线基础更加扎实。挖掘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眼睛”和“移动探头”的作用,凝聚和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异常情况预警以及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融入“共建圈”,培育6家和吸纳20余家骨干型社会组织加入区社会组织工会联合会,并承接百余场法律服务和活动。发挥和谐企业“领航力”,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四心工程” 和狮丹努集团工会聚焦“六个友好”绘就职工幸福底色均入选2024年底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