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

舟山市总工会创新打造“可移动式”工会驿站 破解户外劳动者服务难题

发布日期:2025-07-17 10:00:04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舟山市总工会首创“可移动式”工会驿站,破解选址难、成本高、功能固化难题,实现服务阵地动态布局与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延伸工会服务触角提供可复制样本。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舟山市总工会以“职工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宗旨,开创工会阵地建设新范式,进一步推动服务网络从“物理覆盖”向“情感链接”升级,同时强化“流动服务”品牌价值,通过标准化建设体系输出可复制经验,为新时代工会服务创新贡献实践智慧。

一是创新灵活部署机制,实现驿站动态覆盖。梳理“可移动式”驿站在灵活选址、成本管控(含旧物利用)、精准服务配置及动态响应等方面的关键做法,聚焦重大工程流动性和零工市场分散化特点,采用“即装即用、完工即迁”集装箱模式进行工作部署。以国际标准集装箱为基底预制化改造,实现“三天建站、两天搬迁”。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工程中,驿站建在盾构机上随工程海底掘进,成为全国工会系统首个海底“工会驿站”,被《工人日报》报道。中铁大桥局项目部六个集装箱驿站随桥墩建设进度吊装复用,复用率达100%。标准化箱体可快速适配场景,商圈驿站外挂装饰化身“网红点”,工地加装护栏变“安全屋”,码头拓展支架成“避风港”。

二是建立成本管控机制,保障模式可持续。“移动”驿站建设纳入地方工会服务阵地发展规划,协同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畅通退役集装箱、闲置公共设施等资源的获取与改造利用渠道。践行“少花钱、办实事”理念,构建“低价打造—改旧利废—循环使用—动态管理”链条。建设维护成本低:标准简易箱(18㎡)成本500010000元,精装修创意箱不超过20000元,仅为传统驿站五分之一,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少且运营成本可控。创新旧箱再生:改造退役集装箱、闲置核酸亭等,改造成本降至新建费用的30%。推行“基础配置+个性选装”:保留标准化水电接口,按需加装设备,如华丰造船厂驿站迁移后仅用4小时加装专用柜即重启。

三是完善精准服务机制,确保需求动态响应。“可移动不降标、小而全显温度”为原则,建立场景化服务配置体系。标准化基础服务全覆盖:通过科学分区最大化空间利用率,标配空调、饮水机、充电插座等设施,确保服务底线。分场景精准赋能:重大工程项目工地驿站配备急救箱、血压仪、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安全生产教育讲评区,为工人提供应急保障;海港码头驿站增设渔具修理工具包,成为渔民修补渔网、维修工具的便民站。动态需求响应机制:如根据骑手建议增配微波炉后,午间热餐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使用率显著提升。

(二)工作成效。

一是有效拓展服务网络覆盖。实现驿站围着职工“建”、服务追着职工“跑”的动态布局模式,成功破解选址难题,显著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户外劳动者服务“最后一公里”,日均服务量显著提升。

二是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快建快拆、循环复用”模式使集装箱驿站复用率达100%,旧箱改造降低成本,形成投入少、见效快、可持续的民生工程新路径,与政府“平急两用”公共设施转型战略高度契合。

三是精准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根据不同场景(海底工程、工地桥墩、码头、商圈)动态调整功能配置,确保了急救、休息、充电、特定工具支持等核心服务精准送达一线劳动者,成为渔民的“避风港”、骑手的“充电站”、工人的“工具房”。

四是输出标准化建设经验。形成了“模块化建设、动态化布局、精准化服务”的特色模式,为新时代工会服务阵地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智慧。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