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工会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351+"专项行动

温州市总工会念好“五字诀” 推动工会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22 16:43:37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针对工会法律援助制度还不够健全、队伍管理还不够规范、系统平台还不够统一等问题,温州市总工会持续探索实践体系化工会法律援助制度,搭建数智化法律援助平台,实现工会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全面提升、职工法治获得感持续增强。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重”规则,健全法援制度,规范服务流程。近几年来,温州市总工会不断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温州市工会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温州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办案补贴实施细则》《温州市工会法律援助服务人员管理办法》和《温州市工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实现工会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办案流程,队伍管理和案件补贴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建设,填补全省工会法律援助制度体系化的空白。

二是“广”覆盖,织密法援网络,消除服务盲区。以市、县两级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依托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试点,延伸至综治中心、仲裁院和法院立案窗口,将法律援助服务端口前置化。与人社、司法、法院等部门共同推出维权码,在户外劳动者驿站张贴,以点带面,辐射市县两级。实现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全覆盖,推进“15分钟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形成“一网通办,一站调处、一体防控”,使职工处处感受到工会娘家人在身边。

三是“严”管理,培育人才队伍,打造服务品牌。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法律援助人员队伍,温州市总工会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队伍公开招募、购买服务等流程,从制度上把好人员的准入关和退出关,实行动态管理。在队伍监管方面,联合与人社、司法、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探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诚信码管理机制,构建“一处失信,联合惩戒”的监管格局。借助与司法行政部门共建人员资源库实行律师资源跨区域调配,缓解部分县(市、区)法律援助资源不足的问题。

四是“合”聚力,彰显多元化解,增强服务实效。加强“工会+”协作联动机制,推动法律援助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立“1+5+N”社会化联动维权机制,加强与人社、司法、法院和检察院等职能部门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第六仲裁庭”的作用,形成“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调解仲裁”三大功能为一体“一站式”服务,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快”响应,构建智慧法援,提升服务效能。用好数智化手段,大力推广“工会服务职工法务云”“12351热线”“温州工会”公众微信号等平台,提高职工知晓度。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特点,深化数字赋能,与人社等部门共同建立新业态劳动争议智调数字平台,集成智能咨询、在线维权、法律援助等功能。同时推进工会数字应用法律援助“双轨并行”模式,推动与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平台数字应用建设,实现法律援助信息的数据共享,为职工提供智能、精准、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保驾护航。

(二)工作成效

一是工会法律援助的职工信任感不断增强。2024年以来,全市职工服务中心共受理职工来访、来电、来信4600多批,涉及8400多人。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近1900余件,涉及2500多人,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70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职工对工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二是工会法律援助的专业认可度不断提升。2024年温州市总工会承担全国总工会工会法律援助支出特色项目的试点任务,也被省总工会和省司法厅确定为工会法律援助提质增效的试点地区。同年市职工法律维权中心被确定为省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充分体现了上级对温州工会法援工作的信赖与认可。

三是工会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断推进,职工对工会信任度逐渐提升。2024年,温州市司法行政部门办理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3830件,全市温州工会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80件,占司法部门完成总量的40%。同时,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吸引着社会律师的关注与青睐,加入的方式从原有的邀请制转变为公开招募申请制。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