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绍兴越城区总工会创新开展“12351+”专项行动,以劳模“公信力+专业力”双轮驱动,使劳模精神与维权服务深度融合,推动职工劳动争议柔性化解。
二、案例情况
一是从“有呼有办”到“即呼即办好”,铺就维权服务“一张网”。线上数智赋能,延伸“12351”热线,通过“八字桥”线上平台,办理过程从原来的“线下提交诉求、线下等待反馈”升级为“线上提交诉求、线上实时反馈”,实现业务全流程“一网直达、一体协同”;线下精准布网,以重点村社、驿站、园区为载体覆盖“八字桥”工作站网络,形成“小纠纷不出企业、大纠纷不出站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
二是从“单兵作战”到“立体化突围”,形成“全链条”协同治理架构。成立“区-镇街”两级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以“劳模领衔+镇街覆盖+站点扎根”模式,定期进驻“八字桥”工作站(村社、驿站、园区)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推动劳模资源全域覆盖;建立“工会+法院+人社+检察”协作机制,有效衔接“12351”热线、调解、仲裁、诉讼程序,协同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从“末端化解”到“全周期管理”,构建“防调治”闭环治理。针对高发领域,劳模定期开展“靶向普法”,开发“案例漫画手册”等沉浸式普法产品;将“12351”平台与“一函两书”机制相结合,对存在重大用工风险的企业,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专项行动,视情抄送检察院并移送相关线索,推动形成监督合力。
一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全年通过“12351”热线和“八字桥”平台处理职工诉求894件,响应速度从平均5天缩短至24小时内,职工满意度达98%;创建省级“工会枫桥”示范点1家,市级示范点2家,全年调处争议859起,为劳动者维护权益金额1207.2万元。
二是劳动关系持续优化。全年开展“靶向普法”活动22场,覆盖职工近3万人次,实现区域内重点企业“零投诉”;检查企业1304余家(次),推动企业整改用工相关问题474个。
三是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相关创新做法在《工人日报》头版刊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钟红江亲自带队调研相关工作,对越城工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