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湖州安吉县创新构建职工成长指数模型,推动产改提质增效,相关工作列入浙江省打造“职工成长型社会”标志性成果试点。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以“三个引领”凝聚人心,让职工政治素质有保证。坚持思想引领。用好“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迭代升级“云工益”指尖平台,新建安工学堂等5个学习场景,受益职工8万余人。坚持文化引领。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教,组织职工文化艺术周活动,组建文艺轻骑兵送文艺演出进基层,举办“Z”计划才艺大赛等活动50余场。坚持示范引领。开展劳模工匠产品进社区、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劳模工匠技能进企业“劳模工匠三进”活动,举办劳模事迹宣讲等活动70余场。
二是以“三种模式”精准育才,让职工技能提升有渠道。“订单式”定向培养。强化安吉技师学院、工匠学院、青创学院等主阵地作用,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教学安排与技能实训、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结合起来培养一线人才。探索双元制办学模式,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定制人才,近一年新增技能人才8264人。“捆绑式”师徒结对。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红青蓝”导师帮带计划全方位开展“传帮带”,首批选聘12名成长导师。每年评选20对优秀师徒,给予师傅2000元、徒弟1000元奖励。“基地式”精准孵化。依托安吉技师学院和青创学院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发挥“百人楼、千人园、万人城”作用,通过“培训—竞技—晋级”模式提升职工技能,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616人。
三是以“三大机制”畅通渠道,让职工晋升发展有机会。健全技能竞赛机制。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完善以县级技能大赛为主体、以乡镇竞赛项目相衔接、以企业岗位技术比武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构建工种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型人才选拔格局,承办全省碳汇计量评估师职业技能竞赛等竞赛30余场。健全多元评价机制。深化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加大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评价比重。目前全县自主评价企业达110家,近一年自主评价培养技能人才1470人、高技能人才625人。健全创新创业机制。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五小”等技术创新活动。
四是以“三种感受”暖心激励,让职工在安生活有品质。强化身份认同提升“荣誉感”。开展“职工推优入党”行动,优选一线职工为“两代表一委员”及工会挂兼职干部。近一年一线职工入党100人,入选“两代表一委员”65人。完善先进表彰制度,提高一线职工评优评先比例。运用工会宣传矩阵宣传职工重要贡献、感人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崇尚人才浓厚氛围。强化权益保障提升“获得感”。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提升企业民主管理水平。完善职工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建立技酬挂钩分配体系,每年评选典型示范企业10家以上。开通12351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热线,畅通一线诉求通道。强化普惠服务提升“幸福感”。牵头建设10万套职工公寓,完成100家职工“幸福驿站”建设,100家单位开展职工品质生活示范创建活动,探索永艺共享职工之家等阵地建设新模式。推出“幸福星期三,请你来就餐”暖心活动,开展“爱在安吉假期托管”系列活动49场。
(二)工作成效。
一是构建产改工作新格局。以30家示范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把职工成长纳入发展总体战略,以“见规划、见举措、见资金”一体推进职工成长。
二是扩宽成长成才新通道。每年评选安吉工匠10名、首席技师100名、技能标兵900名,每年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1000元奖励直至退休。创立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20家、创新工作室联盟5家、劳模工匠学堂13家。
三是开启职工成长新模式。建立职工成长指数模型,形成职工成长核心指标,推动职工成长可量化、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