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

宁波海天集团“蓝金领”工匠学堂 “四链协同”赋能非公产改

发布日期:2025-07-17 09:28:12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海天集团以工匠学堂为抓手,深化非公企业产改,创新实施“学习链+人才链+创新链+师资链”协同模式,破解非公企业产改中“技能人才供给短缺、职业教育产教分离”难题。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延长学习链,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全景式育人场景。2022投入上亿元打造数实一体的“蓝金领”工匠学堂(近三年工会补助其培训经费30多万元),面向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产业工人和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技能+学历”双提升课程,形成“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模式,实现课岗耦合,真岗实练。设置注塑机拆装、数控模拟等9大实训区,学员通过AR学习、模拟操作、真机实训、设备翻新、安装维修等“五步培养法”可掌握500余项技能点,企业根据每位学员的技能矩阵情况,与他们的就业薪酬联动,实现蓝领工人,金领收入。数字化赋能职工成长,开发“人才画像成长平台”,动态跟踪职工培训、竞赛、绩效数据,生成个人成长画像,精准匹配岗位需求和晋升路径,有效激发一线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共享人才链,创建“技能矩阵+薪酬联动”直通车机制。致力打造国内首家现代生产服务型综合平台,向上下游生态链企业开放共享工匠学堂,目前共收集35家上下游关键客户技能人才需求3000余人,与合作院校协同培养1800余名高技能人才,其中800余人进入上下游产业链,开创了企业经营活动从简单产品交付向交钥匙工程+人才输送一体化供给新模式,并通过制定行业内技能标准,为学员高薪就业提供保障。创新技能与薪酬联动机制,开展以企业薪酬制度、技能技术津贴为基础的2+X”精细化集体协商,实行定额工资制或团队定额工资制,把技术、技能水平、技能竞赛和劳动投入纳入薪酬分配要素,学历、技能等级每提升1级或在集团技能比武中获得前三名的,薪酬等级则提升1级,经公司认证的技能人才月薪可提高10002000元。实施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对列入“雏鹰计划”的职工奖励15万元,分三年支付奖励金。

三是激活创新链,联合校企“双主体”攻关技术痛点。11所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开发“注塑机电控系统仿真平台”等自主技术,获74项专利授权。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家,有计划组织技术攻关。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牵头攻关的“聚氨酯注塑喷涂一体成型”技术,年创效超500万元。设立“技术创新奖”“产品成本极致化创新奖”“技术共享奖”等奖项,发放科技类奖项奖金共计660万元。对首席技师、特聘技师等技能带头人,除发放基本工资外,增加职务津贴和带徒津贴,另对参与技能授课的技师额外发放课时费,最高为800/小时。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对入职达到一定年限的老职工和职位达到一定等级的职工给予职位股。

四是共育师资链,打造“双师型”人才共同体。建立校企定期联席会议机制,院校教师与企业技师结对,通过“校长班”“师资特训营”培育400名内部专家、100名院校导师,开发定制化课程52门。通过在院校建立企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方式实现院校企业优秀人才互聘、优秀人才互通。带动35家链上企业共建产教融合体,获评国家级市域产教融合体理事长单位,模式复制至塞尔维亚等7个海外基地。

(二)工作成效

一是企业政治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通过以人才培育为重点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企业员工凝聚力更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更加自觉。企业研发效率提升30%,高技能人才带动产值增长超5亿元,从人才需求逐渐向人才供给转变。

二是就业率和待遇大幅提升。通过“人才成长画像”平台,动态跟踪学员技能掌握与岗位匹配,就业率达98%,年薪普遍在10万元以上,高于职业院校毕业生20%左右。

三是为行业做出了贡献。累计为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1.2万名,学员技能认证通过率95%,上下游企业用工成本降低15%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