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

构建“4+1”模式人才培育机制 浙能集团乐清发电公司工会推动产改持续深化

发布日期:2025-04-22 16:37:47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针对电力行业各专业年轻技能骨干不同程度断档、各类人才储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尚不匹配等突出问题,浙能集团所属乐清发电公司以徐仙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主抓手,首创构建了“4+1”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推动产业工人建设改革持续深化。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搭建“15选10”技能考核进阶平台,提升职工技能“硬杠杆”。2021年,浙能乐电工会积极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以徐仙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试点,率先启动“15选10”岗位基本技能认定工作,从汽机、电气、锅炉、环化、仪控、综合6个专业入手统一策划,制定15项基本技能考试项目及内容,为职工搭配个性化培训的“营养自助餐”。凡是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必须在转正前(一年内)完成10项及以上考试科目,而15项全部通过的作为选拔班组长条件之一。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指导,制定考试规则、评分标准,并定期更新考试项目和内容。“15选10”实操考试过程使用手机录制,一来监督考核实效性和准确性,二来提高实操规范性,并推动制作操作标准视频。截止目前,工作室已完成5个专业70余个标准化视频的制作,成为新进员工及转岗员工、“大维护”外包班组员工的实操“宝典”。“15选10”通过“菜单式”培训与“通关式”考核结合,实现了技能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二是搭建“三个层次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平台,跑出技能人才集聚“加速度”。针对能源电力行业技能人才成长需求,搭建专业点检储备、班组长后备、班组骨干“三个层次”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平台,有序构建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培养体系,推动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各层次人才的选拔通过自荐报名、面试、测评以及部门党政联席会讨论等环节进入人才储备。在人才培育阶段,采用双导师培训,“一人一策”培优专业点检储备;开展“282”导师带徒、轮值形式培育班组长储备;通过组织参与机组检修跟班学习轮训等培育班组骨干,让职工在实战中增强技能,在动手中悟出原理,增强培养实效。

三是搭建多元化技能教育培训平台,打破跨专业学习“壁垒”。工作室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略,在精准提升员工专业能力上下功夫,先后搭建“运维大讲堂”、“云学院”等多元化培训平台,建立标准、规范程序,在创新培养方式上出实招,通过面对面经验分享、点对点交流实践等一系列措施,职工能力素质得到快速提高。自2018年以来,共开设143次“运维大讲堂”,近5000人次参加。同时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多位党员干部应邀成为“讲师”,以机组检修、调停为契机开展线下授课;以录制视频线上共享,组织开展“好课堂”评比活动等,营造“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浓厚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职工跨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受众范围也从原来的运行、维护两个部门扩展到财务、计划营销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在鼓励分享经验、提升能力的同时,加速了学习成果的转化运用。

四是搭建双轮驱动技能比武大赛平台,打造技能人才“快车道”。以赛促训是检验员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工作室积极搭建“年度竞赛+专项擂台”双轮驱动的技能比武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优势,每年举办公司内部专业技能竞赛,参加人数超过100人次,一方面挖掘人才队伍中的“黑马”,另一方面谋划备战上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组织与培训工作,厉兵秣马,近三年培养选手在省级技能竞赛中斩获15项大奖,形成了“以赛代练、赛训互促”的良性循环。

五是深化创新攻关实践行动,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一池春水”。工作室以年度创新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为载体,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制培养机制。引导技术骨干主动参与、积极创新攻关,培养青年骨干项目管理、克难攻坚的能力。2025年攻关项目扩容至31项,通过“师徒联合攻关”“创新积分激励”等模式,多名青年员工在创新和攻关项目中成长为技术骨干,实现“解决一个难题、培养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

(二)工作成效

一是人才梯队建设跨越式发展。通过“点检储备、班组长后备、班组骨干”三通道培养,2021年到2024年,共选拔了30位储备人员,已有21位进入技术管理岗位,为浙能集团各单位输送50多位复合型人才。

二是技能培育效能显著提升。全维度培育机制,推动技能达标周期有效缩短,有力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检修自理项目总工时数相比增加了10%,日常设备缺陷消缺完成率从原来的95%提高至98%,消缺及时率由原来的93%提高至97%。外包班组日常消缺完成率提升12%,24小时消缺及时率由73%上升至96%,多名职工在省部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三是职工创新活力全面激发。在徐仙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下,更多技术骨干参与到项目攻关,成果丰硕,培育出6名省级技术人才,工作室完成137项技术攻关项目,获29项国家专利,13项省部级奖励,每年创造经济效益600万元,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双赢。同时组织参加“劳模工匠助企行”走进温州LNG、传化集团等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和多封感谢信。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