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

产业工会

县(市、区)

当前位置: 首页> 创新案例> 2025年创新案例> 产业工会更好发挥作用工作

破题留守之困 赋能共富新局 省建设建材工会探索构建建筑行业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发布日期:2025-04-23 14:33:12   来源:  

阅读量:

一、推荐理由  

建筑行业务工人员集中、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针对传统关爱活动存在的“覆盖面窄、专业度低、与企业生产脱节”等问题,浙江省建设建材工会聚焦建筑行业留守儿童,探索构建“政策宣贯-监护承诺-心理辅导-结对帮扶”全链条关爱体系,形成“关爱+生产”深度融合的可持续模式。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三级联动机制,贯通政策到末梢。浙江省作为建筑大省,2024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80万,其中60%为跨省务工人员。中建八局浙江公司承建项目覆盖11个地市,高峰期农民工达2.3万人,衍生出留守儿童监护缺失、情感疏离、安全教育薄弱三大痛点。浙江省建设建材工会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在顶层设计层面,计划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纳入《浙江省建筑行业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中,确保这一工作得到长期、系统推进。同时还将携手浙江省民政厅共同制定并发布《建筑工地留守儿童关爱指南》,为建筑工地的留守儿童提供更为专业和细致的关爱与帮助。在企业执行层面,指导直属工会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由工会主席亲自挂帅,确保此项工作获得充分重视。此外,提倡将关爱成效纳入直接管理的工会项目团队的绩效考核指标中,以此激励并促进项目团队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在项目落地层面,现已在杭州萧山金融中心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中设立了“工友驿站”,其中配备亲子视频室,让相隔两地的亲子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还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健康成长。

二是长效机制创新,筑牢关爱基石。监护承诺制度:在劳动竞赛启动仪式中加入“法定监护人承诺书”签署环节,2022-2024年覆盖3200个家庭,确保员工未成年子女得到妥善监护,不仅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也为职工子女提供了安全稳定成长环境。数字赋能管理:开发“筑爱云端”小程序,实现留守儿童信息动态更新、智能排班探亲假期及在线心理测评,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及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及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科学评估和干预,有效提高监护关爱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资金保障机制:通过工会经费拨付30%+项目计提60%+社会捐赠10%模式,年均筹集关爱资金30万元,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确保关爱措施持续有效实施,助力留守儿童克服成长困难,为未来打好基础。

三是品牌活动赋能,深化情感联结。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宣讲活动:坚持每年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宣讲进工地活动,在活动中对产业工人及农民工子女进行关爱保护、安全知识及反霸凌宣贯,打造关爱保护特色活动品牌。开展“小候鸟”暑期研学活动:联合浙江省宣教部,共同组织“小候鸟”暑期研学活动,开设夏令营、邀请小候鸟观影、参观亚运场馆等,丰富暑期生活。开展工匠精神传承活动: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特别策划“爸爸的勋章”主题活动,展示参建工程的照片、讲述背后的故事,让员工的子女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父母的工作和付出,不仅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还能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对工作的尊重和对职业的热爱,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多方协同共建,凝聚社会合力。与省妇联、区红十字会携手合作,共同建立“爱心妈妈”结对机制,112名热心的女职工与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为山区里的孩子送去关怀和帮助。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开设“筑梦课堂”,累计为800名儿童提供了课业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梦想。建立“工会+公益组织+媒体”的传播矩阵,通过多方合作的传播模式,在《浙江工人日报》多期连载,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二)工作成效  

一是助力建筑行业民生改善2022-2024年累计开展关爱活动74场,农民工流失率同比下降18%,项目履约率提升至98%。

二是助力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全方位保障留守儿童成长权益,直接惠及留守儿童2300人次,为未来社会发展储备具有正向价值观的人才。

是品牌效应与社会价值“中建八局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相关经验获三项省级荣誉



编辑: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工会新闻
时政要闻
浙江省总工会官网 版权所有:浙江省总工会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路85号 邮件:acftunews@acftu.org.cn 浙ICP备0702245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