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针对基层工会建会意愿不强、经费留存紧张、服务职工受限等突出问题,安吉县总工会通过建立“经费保障-组织建设-服务职工-助力经济”四位一体的转移支付体系,将传统单一经费补贴转化为动态激励机制,形成了可复制的“经费推动组建、活动促进发展、消费提振信心”补助模式。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阶梯式资金补助体系。制定“基础性+工作性+项目制”经费补助办法,保基本促发展。基础性转移支付(15%经费返还)构建保障底线,确保基层工会基本运转能力;绩效分档补助形成“保底+激励”双重机制,重点乡镇与困难乡镇差异化补助体现精准施策;项目制资金引导聚焦重点领域,2024年县总工会下拨转移支付补助经费1122万元,同比增幅达15%。其中专项专业支付补助510万元,同比增长16.59%,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
二是发挥建会补助的激励效应。在进行日常补助的基础上,按照镇街、产业(系统)工会辖区内上一年度有效建会建账单位数每家1000元给予建会经费补助。为避免空壳工会现象,建立“三有”标准,即新建基层工会必须“有账户、有经费、有活动”,且连续正常运转6个月及以上。将基层工会组建与经费补助奖励挂钩,提升了镇街、产业(系统)工会建会建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破解了基层工会组织虚化问题。
三是突出小额支持政策引导作用。将落实全总小额缴费工会组织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支持政策嵌入转移支付补助办法,督促镇街、产业(系统)工会加强对小额缴费工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自2025年起对新建会小额工会组织增加1000元一次性补助,以支持政策吸引小微企业等建立工会,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面。截至目前,共返还小额缴费工会组织经费约50万元,惠及基层工会171家。
四是专项补助助力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县级工会加强年三年行动计划,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将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聚焦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职业技能提升、文体活动赋能等方面,着力提升职工获得感、满意度。建立闭环检查机制,每年由财务部、经审办对专项补助资金进行督查,评价结果与下年度补助额度挂钩。2024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中职工教育、文体活动、技能比武等占比90%以上,形成“职工发展、企业获利、社会稳定”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是激发工会组织的消费活力。将工会经费使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形成“工会消费-职工受益-企业增效-税收增长”的良性循环。据统计,2024年全县基层工会经费支出总额1.41亿元,涉及职工10.76万人,同比增长10%。其中,发放节日福利1782.25万元、生日慰问559.73万元,组织观影活动276.75万元,发放工会消费券459.56万元,消费帮扶采购633.66万元,对促进消费稳进提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工作成效
一是扩大工会有效覆盖。全县当前建会建账工会组织共计1013家,其中自2022年1月实施经费补助办法后新建基层工会273家,每年增幅达12.3%,新建小额缴费工会组织36家,每年增幅达10.66%。
二是优化基层工会职能。通过经费补助的结构化设计,引导基层工会从传统福利职能升级为发展型治理工具,既解决基层工会“有钱办事”的物质基础,又形成“要钱必有为”的约束机制。
三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以多元活动提升职工幸福感,增强企业吸引力,将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全面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将工会打造为“企业发展的伙伴、职工权益的卫士、社会治理的支点”。
四是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以经费补助机制向市场传递政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鼓励促进消费的积极信号。对基层工会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能有效增强职工、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