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聚焦经费管理、资产增值等关键环节,及时风险防范,海盐县总工会经审会创新“纪审联动”模式,引入纪检监察力量充实工会经费审查审计,构建整改闭环,审查审计监督实效明显。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建队伍,促能力。配强精干型经审干部队伍,重点从财务、审计、纪检等工作岗位中提出经审委员人选。县总工会近三届经审会中,来自审计、纪检部门委员数量均达三分之一以上。坚持每年两次经审例会制度。每年6月、12月,县总经审会分别组织全体经审委员、特邀经审员召开培训例会,针对当年度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明确审计重点,提出审计建议,特别是请来自纪检部门的经审委员从纪检角度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作出提醒,监督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对于组织开展的对下审计、专项审计工作不盲目依赖第三方,坚持由经审委员自己审直接审,提升经审委员审计实战能力。
二是强过程,增效应。在对镇(街道)、产业(系统)工会审计过程中,县总经审会提前商请纪检部门介入,已先后6年邀请县纪委派驻县总纪检组全过程参与审计工作,直接参加分组审计、回访工作,全面、直接、及时掌握审计情况,已累计参与审计单位87家,专项审计9个。主动对接县纪委,共同商定将“工会经费使用违反八项规定”列入《海盐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联动工作制度》专项督查联动内容,进一步加大工会经费收支管理使用审查监督力度,有效杜绝利用工会经费违规发放福利、津补贴、购买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明令禁止发放的物品等问题。如审计过程中发现原县级机关工委副主任挪用工会经费问题,县总经审会及时将这一线索报送至县纪委。
三是重运用,促整改。工会经费审查审计,整改是关键,也是难点。县总经审会坚持“纪审联动”,向纪检监察部门借好势用好力。近年来,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审查审计意见书同步抄送所在单位派驻纪检组,督促被审单位落实好整改主体责任真抓实改。重视整改回访,做实审查审计后半篇文章。如在审查审计过程中发现,2023年全县7个镇(街道)总工会在换届过程中都存在超范围发放伙食费问题,针对该问题,县总经审会联合派驻纪检组组织成立整改回访小组,逐一上门进行走访,促使相关单位全部退款整改到位。
(二)工作成效
一是以审代培,审计监督能力不断提高。全面贯彻“五化”工作要求,经审委员分别由财政、审计、纪委等不同机关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联合开展纪审人员交叉培训,培养既懂财务审计又熟悉党纪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在委员的配备上,不仅充分考虑委员的专业性,而且借助这些单位的优势,多方推动各项经审工作的开展。
二是借势借力,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重要作用,针对工会经费收支、资产管理、项目招标等重点领域,联合制定风险防控清单,实现“审计发现问题—纪检介入追责—制度整改堵漏”闭环管理。近三年已移交相关线索3起,努力实现专项督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三是督促到位,审计监督实效不断提升。注重审计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工会经审“审、帮、促”作用。2023年以来,机关群团工作考核列入对县级部门(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海盐总工会将规范使用工会经费作为对县级部门(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纪审联动”,违规使用工会经费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职工对福利发放、活动经费使用的满意率达100%。